摘要:10年前,漢服還沒有像現在接受度這么高,那時有人穿漢服出行,甚至會被當成 奇裝異服 。
央廣網北京4月29日消息(記者韓靖) 4月27日,在位于北京順義區的楚和聽香服裝設計制作基地,80后漢服設計師朱珠正在手繪設計圖,窗外的風景和室內華美的漢服元素融為一體,處處體現著傳統文化的魅力。“這里如世外桃源般的創作環境,也契合了漢服設計制作的心境?!敝熘閷τ浾哒f。
朱珠正在手繪設計圖(央廣網記者 韓靖 攝)
朱珠從小就喜歡漂亮的衣服和配飾,她清晰地記得,小時候被電視劇里的古裝吸引,于是她用有限的材料做成復雜的
頭飾和小伙伴一起佩戴玩耍。朱珠說,“上大學時基本上都是現代時裝課程,也沒有想到以后會接觸漢服設計?!?/p>
朱珠正在手繪設計圖(央廣網記者 韓靖 攝)
朱珠和漢服的緣分還要從2012年說起,當時她在老師楚艷的帶領下,參與設計制作了一場明代傳統服飾秀,那是他們第一次將漢服搬上中國國際時裝周的T臺。朱珠說:“當時的反響超出預期,在這場服裝秀上,兩個小朋友穿漢服走秀的圖片在網上廣泛流傳,引起了公眾對漢服的關注?!睆哪且院?,朱珠便開始從事傳統服飾的設計制作工作。
阿斯塔納人俑服飾復原作品(央廣網記者 韓靖 攝)
歷代傳統服飾復原是朱珠的工作內容之一。在工作室里,陳列著楚艷老師帶領大家制作的敦煌壁畫供養人和阿斯塔納人俑服飾復原作品,華麗的配色和精美的做工傳達出當時高超的染色、紡織、刺繡等技藝?!皬驮碾y度在于現有可借鑒的實物信息少,需要研究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其中涉及歷史、文學、生物等內容。壁畫、雕塑、木俑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p>
朱珠和同事在整理傳統元素創新服飾(央廣網記者 韓靖 攝)
朱珠向記者介紹自己設計的配飾(央廣網記者 韓靖 攝)
歷代傳統服飾復原是藝術重組再現的過程,材質、顏色、紋樣、款式是重要決定因素,每一步,設計師都要仔細研究并采用傳統技藝呈現出來。
朱珠和同事在挑選服飾(央廣網記者 韓靖 攝)
紅花染是古代服裝制作的傳統工藝,唐代李中的詩句“紅花顏色掩千花,任是猩猩血未加”生動地描述了紅花染色的艷麗效果,但是古人的紅花染技術卻沒有流傳下來,傳統紅花染也成了朱珠心中最向往的顏色。
朱珠和同事試穿服裝(央廣網記者 韓靖 攝)
用于提煉色彩的植物染料(央廣網記者 韓靖 攝)
為了最接近呈現古人的紅花染技術,朱珠開始到處查資料研究方法。紅花中有紅色和黃色兩種顏色,這門技術的關鍵是要把黃色分離出來,從而提煉出紅色。于是她將紅花浸濕,用紗布將其包住嘗試擠壓出黃色素,連續幾天的不斷嘗試讓她手指酸到沒有力氣,漂亮的紅色依然沒有提煉出來。
朱珠正在車間和同事調整版型(央廣網記者 韓靖 攝)
朱珠正在車間和同事查看白胚樣衣(央廣網記者 韓靖 攝)
正在她找不到答案的時候,楚艷為她引薦了一位老師,經過請教和學習,朱珠找到了訣竅,她和小伙伴們終于提煉出最接近唐代的紅色。
2015年“覺色”服裝秀(受訪者供圖)
在楚和聽香2015年的“覺色”服裝秀上,其中一款唐代襦裙用到了朱珠的紅花染驚艷了全場。當模特穿著紅花染工藝的服飾走上T臺的時候,朱珠熱淚盈眶,“通過自己的努力能讓這么美的顏色重現,覺得特別有成就感?!?/p>
漢服設計師朱珠(央廣網記者 韓靖 攝)
近年來,漢服正在年輕群體中流行,“漢服熱”“漢服潮”也成為當下的新時尚。朱珠說:“10年前,漢服還沒有像現在接受度這么高,那時有人穿漢服出行,甚至會被當成'奇裝異服'。但現在不一樣了,我們經常會看到很多年輕人平時就穿漢服,這也體現了我們對民族傳統文化越來越自信?!?/p>
圖文來自: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