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服作為一種服裝服飾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它從一個切入點折射出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漢服作為一種服裝服飾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它從一個切入點折射出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悠久的歷史和它的變革、繼承和發展,都和彼時的政治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近年來我國很多人包括年輕人對漢服逐漸產生濃厚興趣,在探索,在研究,在挖掘。
一個歷經五千年洗禮的華夏民族,我們的服飾、漢服,即華夏衣冠,中國傳統的服飾,又稱漢服,華服。是從黃帝即位至明末(公元17世紀中葉)這四千多年中,以華夏禮儀文化中心,通過歷代漢人王朝推崇周禮、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變的禮儀衣冠體系。自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漢服已具基本形式,歷經周朝禮法的繼承,到了漢朝形成完善的衣冠體系并普及至民眾,還通過儒家和華夏法系影響了整個漢文化圈。華夏民族一直不改服飾的特征,這一時期漢民族所穿的服裝,被稱為漢服。
漢服是民族傳承了數千年的傳統民族服裝,是最能體現漢族特色的服裝,每個民族都有體現自己家特色的服裝。漢民族憑借自己的智慧,創造了絢麗多彩的漢服文化。博大精深,體系完備,悠久美麗的漢服,是中國可多得的一大財富,是值得每一個炎黃子孫引以為傲的。漢服的影響十分深遠,亞洲個國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鮮,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飾均具有或借鑒漢服的特征。
服飾在華夏文化中,除了“避寒暑,御風雨,蔽形體,遮羞恥,增美飾”等一系列人類通行的實用功能外,還有“知禮儀,別尊卑,正名分”等特殊的意義。
漢族又稱華夏民族,何為華夏?又服裝之美謂之華,又禮儀之大故稱夏。很可惜,漢服和漢禮儀都沒有流傳到現在。漢族流逝的文化還有很多,繁體字按結構來說更是能體現字的含義,現在被簡化了;古琴是最古老的民族彈撥樂,卻很少有人知道它;民族舞又很多種類,傳統節日有很多,但西方節日的流行導致大部分傳統節日人們不知道,耳熟能詳的節日人們也不知道有什么習俗……等等有太多的文化以及漸漸消逝了。
當有盛大節日是我們沒有自己的衣裳,一些嚴肅的場合也是穿著西裝,經常聽到有人感慨沒有自己民族的服飾,并不是沒有,而是已經逐漸消失了,他便是漢服,用詩經的話便是: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56個民族除了漢族其它55個民族在一些重要的節日或者場合都會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裝慶祝,而漢服作為我們漢族的民族服裝在過春節的時候可以穿嗎?穿漢服過年要注意什么呢?
穿漢服過年可以嗎:
一般來說穿漢服過年是可以的,同時也弘揚了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但是這要看個人情況而言。因為我們過年大多是回老家,而家里的老人和父母一般都是不能接受的,甚至有些街里鄰房會說的很難聽,如果父母允許的話是可以穿著過年的,同時也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可以做到不在乎別人怎么說。
穿漢服過年要注意什么:
穿漢服過年要注意最好選擇大紅色的 ,同時上衣也避免穿白色的。因為白色的穿著在身上一般不吉利,尤其是過年。所以要特別注意。
穿漢服過年應該看個人情況和地方習俗,有些地方能接受過年穿漢服,但是有些地方現在還不能接受,但在大城市過年一般穿漢服沒人會說。同時還要結合自身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