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經(jīng)過三十多年的努力,經(jīng)濟有了長足的發(fā)展,國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在硬實力不斷增強的同時,我們的軟實力并沒有也像硬實力那樣,取得同步的發(fā)展,其最主要的表現(xiàn)之一是族人越來越嚴重的自我迷失,而這個迷失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即族群意識的迷失和民族...
中國經(jīng)過三十多年的努力,經(jīng)濟有了長足的發(fā)展,國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在硬實力不斷增強的同時,我們的軟實力并沒有也像硬實力那樣,取得同步的發(fā)展,其最主要的表現(xiàn)之一是族人越來越嚴重的自我迷失,而這個迷失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即族群意識的迷失和民族文化的迷失。
族群意識的迷失
今天的我們在談到民族一詞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國外民族怎樣怎樣,國內(nèi)少民怎樣怎樣,似乎都是在談如何關心別人,而很少說我們漢人怎樣怎樣,很少想到要關愛自己,根本就沒有意識到自己也是與其他民族的人一樣,是屬于某個民族族群的有民族的人,而這是違背人性的基本特點的。
漢族占中國人口的91%,是中國的主體民族,在越來越全球化的今天,我們正越來越多地,在不同場合,與不同的民族打交道,由此也就越是需要民族身份的認同和辨異。而由于我們漢民族意識的單薄,導致了自我漢民族族群身份的迷失,使得今天的人們在涉及到與外族相處的時候,不知道該如何關愛、維護本民族的利益,而這是不利于一個民族的長久生存和發(fā)展的。這就使得一些有民族意識的人感到非常的迷惑和痛苦。由此今天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自我民族意識的覺醒,需要找尋、彰顯自己已經(jīng)迷失的民族身份,因此想到了漢民族族群的一個重要外在標識:漢服,即通過服裝找回迷失的民族意識和身份。
民族文化的迷失
今天是個大發(fā)展的時代,一個真正強大的國家除了需要強大的硬實力外,同時還需要同樣強大的軟實力,而文化就是軟實力。但是我們看今天的文化,主流媒體報導的基本都是西方的、其他民族的、地方的,于是乎我們經(jīng)常看到的是:西方的節(jié)日滿天飛、春晚是55個其他民族的聯(lián)歡會、APEC穿的是所謂的唐裝,似乎唯獨沒有屬于中國的主體民族漢族的文化,即便有,那也是屬于全國各族人民的,而不是你漢族的。其根本原因之所在,就是由于民族意識的迷失,而必然導致的民族文化的迷失,反過來民族文化的迷失又會進一步導致民族意識的迷失。
正是由于當前人們族群意識、族群身份和民族文化的迷失,喚起了很多人心目中強烈的民族危機意識,從而最終成為最初推動漢服回歸的首要原因。
漢服滿足的需求
漢服首先是一件服飾,因此其具備服飾所擁有的功能,即保護功能、裝飾功能、標識功能。
1、滿足人類遮體、消暑、保暖的需求
服裝的產(chǎn)生是人類進步和文明的標志之一,其具有保護人體,維護人體的熱平衡,以適應氣候變化的保護功能,因此其滿足了人類遮體、消暑、保暖的需求。當然幾乎所有服飾都具備這個功能,并不是漢服所特有。
2、滿足人們對美的需求
美麗的服飾除了一般服裝所具備的遮體、保暖人體的功能外,還具有裝飾的功能,能給人以美的感受、視覺和精神上美的享受,漢服就以其獨特的美,滿足了人們對美的追求。
同時漢服不像旗袍那樣要求穿著者有好的高挑的身材,對人身材的要求較低,也不需要露大腿,又由于其款式眾多,能滿足對不同種類美的需求,所以受到眾多年輕女性的歡迎。這也是現(xiàn)今漢服同袍中,年輕女性占多數(shù)的一個重要原因。
3、服裝具有社會化特征,是一種強烈的、可視的交流語言。通過一個人的衣著,可以看出其是哪類人,看出其社會地位、經(jīng)濟地位、性別角色、政治傾向、民族歸屬、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因此其具有標識功能。而漢服的標識功能則包括文化和族群兩個方面。
3.1、滿足人們文化認同的需求
漢服是整個漢文化體系的一部分,很多人由于喜歡某項或某幾項漢文化,為感受文化的氛圍,從而產(chǎn)生對漢服的認同和喜歡,因此漢服滿足人們文化認同的需求。
3.2、滿足人們民族認同的需求
漢服是漢族的傳統(tǒng)民族服飾,其具有明顯的族群標示功能,是區(qū)分漢族與其他族群的重要標識之一,因此很多人由于強烈的民族認同感,而認同漢服,于是漢服滿足了人們民族認同的需求。
以上除了第一點外,其余三點是今天人們喜歡漢服的主要原因,特別是其中的第二點。
漢服復興的直接功能
1、感受傳統(tǒng)民族服飾文化的美
漢服首先以其外在的服飾美,讓今天的人們感受到了我們民族傳統(tǒng)服飾的美,他非常直接地告訴今天的人們,我們民族的傳統(tǒng)服飾不是丑陋和腐朽的,是極其美麗和莊重的,在二十一世紀其依然受到大眾的歡迎,依然有著極其強大的生命力。而這非常利于重塑今天的人們對本民族的認知、自信和認同。
2、提醒今天人們的族群身份
由于漢服的定義為漢民族的傳統(tǒng)民族服飾,是今天人類社會區(qū)分漢族與其他不同族群的重要標志之一,因此其具有無法抹殺和回避的民族屬性,所以當一個漢族人在穿著和宣傳漢服時,其自然就會提醒著人們的民族身份,通過對族群身份的提醒,從而間接地喚起人們的潛在的隱含的民族意識,當然這種喚醒作用是潛在的輕微的。
3、讓人們感受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
漢服首先使人接觸、感受到了不同時期祖先的服飾文化,其次,由于穿漢服以及參加漢服活動,開始接觸到一些人們平時接觸不到的其他傳統(tǒng)文化,例如:古琴、茶道、漢舞等等。由此讓人能有更多機會,從多個層面去感受我們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
4、引導今天人們對部分歷史真像的了解
由于漢服的消亡是非自然因素造成的,是由于 ,唐的齊胸,因此不同時期的漢服,也會使人更多地去接觸、了解歷史。
5、為華夏新文化運動開啟大門
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漢服的宣傳所起到的直接作用就是多了件美麗服飾的選擇,以及輕微的民族意識的提醒、民族文化的感受以及歷史事件的了解。
與此同時在所有接觸漢服的人中,雖然數(shù)量不多,但其中還是會有少部分人并不停留在外在的表現(xiàn)形式,開始追求文化的精神內(nèi)涵。他們會提起濃厚的興趣去看書、查閱資料、了解古典禮儀習俗、掌握傳統(tǒng)文化的“神”,即對漢服、文化、歷史、思想等相關的各個層面做更多深度的接觸、了解和宣傳,中國古典文化將不可避免地在漢服同袍間的相互交流、切磋、探討和思考中影響著他們,并深層次地指導了漢服同袍們的思想與行動,讓他們更深刻地認識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意義與內(nèi)涵。所以漢服的宣傳起到的另外一個不為大家所知的間接作用就是,為進一步的華夏新文化運動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并開啟了大門。
漢服復興對未來的意義
今天漢服的宣傳和推廣,就是為進一步的華夏新文化運動和最終的華夏復興運動,從漢本位、正本清源和優(yōu)質(zhì)文化的再發(fā)現(xiàn),這三方面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1、華夏新文化運動就是文藝復興運動
以漢本位和正本清源為基礎,對漢民族的各個領域優(yōu)質(zhì)的部分,即漢服背后所承載的中國優(yōu)秀古典文化全面進行發(fā)掘、傳承與復興,同時對其在歷史、當代中國以及全球人類社會發(fā)展史中的狀況全面重新正確認知,即重新認知中國和歷史。
2、華夏復興運動就是強族強國運動
以華夏新文化運動為基礎,同時積極吸收外來文明的優(yōu)質(zhì)成分,積極探索和思考民族發(fā)展的未來,探索如何有效地與當今社會相結(jié)合,進而最終重塑今天的華夏文明,特別是其中指導今天人們?nèi)粘P袨榈乃枷胛幕?/p>
現(xiàn)代化并不一定意味著西方化,我們需要在保持自己的文化和根的基礎之上,吸收西方先進技術、優(yōu)秀價值、機制,以此來發(fā)展屬于自己的民族文化,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民族的自覺,找回民族的自信,進而最終實現(xiàn)強大的民族文化軟實力。為此我們需要在宣傳漢服的同時,推廣我們的民族文化:漢文化,特別是其中最重要的漢思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