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繼承中國傳統文化,不是穿漢服、磕頭跪拜、嘴里講點文言文就行了,中國古代的價值觀和思想,應該用現代的要求重新解釋,并且加以運用。
“繼承中國傳統文化,不是穿漢服、磕頭跪拜、嘴里講點文言文就行了,中國古代的價值觀和思想,應該用現代的要求重新解釋,并且加以運用。”7月24日,由文化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共同主辦的2017“漢學與當代中國”座談會在北京召開,22個國家的26位漢學家、中國問題研究專家和智庫學者,以及國內19位著名學者聚焦“全球視野下的‘一帶一路’”主題,中國著名學者、復旦大學資深教授葛劍雄在會上直接表達了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繼承問題的態度。
解讀傳承:穿漢服說文言文只是簡單模仿
一貫發言犀利的葛劍雄指出,現在把所有過去的文化都看成傳統文化,是不符合中國歷史的。實際上我們講的傳統文化,應該是在過去比較長的一段時間里發揮重要作用、代表當時的主流文化,才能稱之為傳統文化。到了今天,對傳統文化應該采取的態度,是要對“傳承”這兩個字有正確的理解。“傳”是指怎么沿襲保持傳統的文化、過去的文化,“承”是指今天應該怎樣使這些文化還有它的生命力,就是說要選擇性的繼承。如果是從“傳”的角度看,不必去判斷它在今天究竟是先進的還是落后的,甚至不要考慮它還有什么存在的意義,因為這是我們歷史的一部分,也是人類歷史的一部分。比如一些精美的古代建筑,往往是保存在窮鄉僻壤,也沒有人注意到它,所以也沒有人把它拆來賣錢,也沒有人去改造它。到了今天,我們對所有應該保存的都應該盡力把它保存下來;如果是人的話,應該把他掌握的文化、手藝傳給后人。
“簡單模仿古代是不可能的。現在有些人為了表示繼承傳統,一定要穿個漢服、磕頭跪拜、嘴里講點文言文,我告訴他,當年孔夫子其實講的也是口頭話,你不要學這個。”葛劍雄說,當年所謂的漢服不過是當時的禮服,即使完全把它復原了,不可能當今天的服裝來穿。在葛劍雄看來,應該進行創造性的轉換。古代的價值觀、思想、理念,應該根據現代的要求來重新解釋,并且加以運用。
現在有很多儀式會習慣穿漢服,那么穿漢服和尊重傳統文化有直接關系嗎?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葛劍雄說,漢服其實在漢朝也不是常服,當年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私奔,為了謀生,司馬相如要穿上短衫開店工作。如果穿上漢服,他是沒有辦法工作的。漢服如果傳遞儀式感,給青少年培養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是可以的,但如果天真地以為這樣就掌握了傳統文化,是很可笑的事情。
“禮的本質是什么,難道只是磕頭嗎?”葛劍雄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就從中國傳統的孝順本質講起,尊敬父母,其實是保證家庭、家族得到延續。
葛劍雄說,中國是一個理性、文化、世俗的國家,所以儒家的一些經典、高尚的情懷,沒有辦法使它普及到社會,更不能普及到社會的草根。就像宋代的文化,高雅的文化跟當時的世俗還是有很大差別的,所以要繼承傳統文化的精華,關鍵是我們怎么樣能夠把它變成社會的實際,變成年輕一代所能夠接受的一種生活方式和行為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