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始自衣冠,達于博遠。我們要復興的,正是厚重如斯。
有人嘲笑我們復古穿越,我卻不能笑話他們無知無識,因為我 知道甚至很多“同袍”自身,他們都只是暫時沒有理解,漢服是什么?
中國是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大家庭,而其他五十五個少數民族,尤其遇到重大節慶,他們通常會穿上民族服飾,甚至鄰邦朝鮮半島都有韓服,日本有和服,越南、英國、德國、埃及……任何一個有點歷史的國家和民族。那么和服的“和”指什么?顯然是日本的“大和”民族,藏袍的“藏”字呢?當然是指藏族同胞,旗袍的“旗”是什么?旗人,也就是滿族同胞,相信你已經知道漢服的“漢”了,對于智商大于木頭的,只要肯動腦子想一下就會知道,漢服并不是古裝,而是民族服裝,不是時間象征,而是族群的象征。
漢服的衰落是在清朝的“剃發易服”,清初(1645年)滿族統治者,以“不從者斬”為手段,強令其統治下的全國各民族,包括漢族、蒙古族及其他南方少數民族等,改剃滿族發型,改著滿族服飾的政策,但民間流傳著“十從十不從”的民謠:“儒從而釋道不從”及出家人不變仍可穿明朝的漢式服裝“娼從而優伶不從”,戲臺和舞蹈表演多有前朝之事,不穿前朝的服飾沒法演。因此,和尚、道士、戲子等至今仍保留傳統的漢式服裝,只不過略有變化了,所以漢服其實從未離開過,而是在歷史的夾縫里,艱難的存活了下來,期待在消失前,從新流行和復興,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當代,時機已經到來了,漢族是民族大融合的特殊民族,加上歷史悠久,漢文化可謂博大精深我們無法只用言語來概括,漢文化的所有內容,漢服一樣也承受不起。
三千多年來,漢服影響了整個亞洲的服飾體系,在每個時期卻又不同,代表不了隋唐,同樣不代表今天,他就是一個民族符號,無法代表卻又見證著秦漢,見證著隋唐,見證著大明朝,見證著今天和未來。紙,自誕生起我們就使用著,但不能說用一下紙就穿越到西漢了吧!
同樣不能說穿一下漢服就穿越了,當然,如果你見到什么“四阿哥”,那么恭喜你,見到消亡的東西才叫正真的穿越了,因為他停在特定的歷史時期,而漢服作為一種尚在的民族標識,本身就沒有消亡,也從未離開過,韓國的 、婚禮、葬禮、祭祀或其他重要場合
韓服是作為最莊重的民族服裝可以穿出來的,不會有人說他穿越,其他民族也一樣,為什么只有漢族卻不能穿了,當然是,感到奇怪的人才應該真正心虛,請你轉告還在驚訝的人們,漢族不是一個赤裸的民族,他有自己美麗的民族服裝,他就是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