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服裝是文化的載體,衣食住行更是“衣”字當先,從中不難看出衣著對人們的重要性,同時它又是一種生活方式。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穿著都會有截然不同的表現。在許多細枝末節上呈現種種差異,令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這種差異,在服飾這個領域里...
服裝是文化的載體,衣食住行更是“衣”字當先,從中不難看出衣著對人們的重要性,同時它又是一種生活方式。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穿著都會有截然不同的表現。在許多細枝末節上呈現種種差異,令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這種差異,在服飾這個領域里表現得尤為矚目。
1.中國,漢服
漢服是漢族傳統服裝精神的總匯,與今日的“唐裝”不同,它主要是指三皇五帝時代至明朝時期漢族的服裝,即中國漢族的傳統民族服飾,又稱為漢裝、華服。
有些人誤認為漢服只是漢朝的服飾,其實它主要指在約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近4000年中,以華夏(漢后又稱漢民族)民族文化為基礎,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華夏民族文化風貌性格、區別于其它民族的傳統服裝的服飾體系。
漢服包括衣、冠、發式、面飾、鞋、飾物等共同組合的整體的禮儀系統,而并非僅僅是一件衣服。其基本特征是交領、右衽、系帶、寬袖,又以盤領、直領等。漢服古典婉約,寬袖、系帶的設計都能夠很好地展示古典中國女性的魅力和風情。
2.印度,紗麗
印度人相信有縫合的東西是不吉利的。印度人傳統的衣物也沒有縫合,而是一塊布,即“紗麗”。紗麗多批在外面,內穿緊身短胸衣及一條長裙,充分展示了印度人修長苗條的身材。
紗麗的式樣繁多,不拘一格。 每逢喜慶的日子,印度婦女都會穿起自己喜愛的紗麗,點上傳統吉祥痣、涂上邁何迪,逛街串門、訪親問友。紗麗因穿者的貧富也有不同,窮人穿的紗麗大都是棉布或粗麻所做,貴婦人則穿的是絲綢或薄紗制的紗麗,上綴以金絲銀線織成的圖案裝飾,形成鮮明的對比。
3.日本,
和服”的日文原意是“服裝總稱”,后來專指其傳統服裝。和服本稱吳服,因為它是在中國東吳江浙一帶的漢服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后根據日本民族改為“和服”,成為日本傳統服飾的代稱。和服與漢服有許多相似之處,融入日本人的審美情趣和意識形態,在日本人生活的重要場合都是不可或缺的選擇。
4.越南,奧黛
奧黛(Ao Dai),類似于中國旗袍的越南的傳統服裝。越南官方也認為奧黛源自中國旗袍。奧黛是中文對越語Ao Dai的音譯。”Ao”源于漢語”襖”,而Dai的意思是”長”。但是在越南黨政的官方中文版網站里,始終用”旗袍”稱呼奧黛。
越南政府曾在國家改革開放后提出每逢國家重大節日或出國訪問時,有必要穿國服。越南現代奧黛的歷史和旗袍一樣只有一百來年,他的最初形態就是清朝旗裝因為越南曾是清朝的附屬國,文化滲透厲害。唯一不同之處也是開衩到腰際,毫無疑問和炎熱氣候有關。
5.韓國,韓服
韓服是朝鮮半島的民族衣裝,自李氏朝鮮時代成型至今六百多年,深受朝鮮族人民的喜愛與崇敬。韓服設計簡單、顏色艷麗并且沒有口袋。
在韓國,韓袖的曲線、白色的半襟以及裙子的形狀是最為稱道的“三美”。但是由于韓服穿著不便,除了在特別正式的場合(婚禮、葬禮等)和一些古老鄉村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見了。
6.俄羅斯,魯巴哈
“魯巴哈”是傳統的女裝,其樣式有點像長袖連衣裙。俄羅斯人很注重儀表。與吃相比較,俄羅斯人更偏愛穿,更看重外在的“包裝”。所以,在穿著服飾上講究色彩的和諧、整體的搭配。比如,他們家中的衣櫥里起碼備有三種不同場合穿著的衣服,即家居服、運動服、西服。在家穿休閑服,外出旅游穿運動服,上班則穿西服。三者不“張冠李戴”,也不馬虎湊合,人們穿戴整齊,打扮得體。
7.埃及
埃及婦女傳統服飾神秘色彩。很多上了年紀的婦女,都戴著遮面護發的頭巾,一般是從頭頂一直垂到肩部,把頭發、耳朵、脖頸等都遮蓋起來。個別人甚至除了兩只眼睛,別的都籠罩在面紗下。這種“蓋頭”多以綢、絨等作布料,顏色因年齡而不同。年長者戴白色的,年輕女子則披戴綠色的。
8.法國,robe à la française
法蘭西民間服裝,可以作為法蘭西人的民族服裝風格來看。它雖然受到歷史上宮廷服裝流行、演變的影響,但由于很多偏僻地區,特別是農村的鄉土服裝畢竟保留著自己純樸的服裝風格,所以仍可以從中看出法蘭西人傳統服裝的痕跡。
民間女裙衣的袖子大多是長而寬松。袖口有時是翻折的,并飾以折裥。奧佛爾良地區的農婦除了穿著裝飾豐富的襯衣和裙裝以外,還把巨大的手帕折疊掛在肩部,就像披肩、圍巾一樣。法蘭西人中元論男女,都非常講究首服。那些飾以花邊的帽子以及用花邊制成的頭巾,約有幾百種式樣。
9.西班牙
西班牙傳統服飾,就像西班牙人的熱情開朗,有著豐富且強烈對比色彩。西班牙人的民族服裝,與其宗教、舞蹈和斗牛等有著密切的關系。例如通常在舞蹈(踢踏舞)中適合快速急轉的短式女裙,就不僅僅是舞蹈時穿著,日常出門或在集市上也可以穿著。
10.巴西
巴西女人在穿著上則沒有嚴格的限制,她們通常喜歡穿色彩艷麗的裙裝。巴西的黑人婦女習慣上身穿短上衣,肩披又長又寬的圍巾,下身穿肥大的花裙。她們喜歡戴手鐲,并在腰帶上系上許多垂飾。
11.瑞典
瑞典女子穿飾有各種花色的長裙,有的腰間拴有荷包或小袋,上身常是坎肩和襯衣。已婚女子大多戴風格各異的帽子,少女一般不戴帽子。瑞典人愛將各種花邊、刺繡、編結、抽紗等工藝應用在服裝上。連手套的背部也要刺繡,并鑲上皮毛以緣邊。此外,瑞典人愛穿穿木頭鞋?;蛟S瑞典國內森林遍布,取材便利,因而以木制履形成其民族傳統服飾特色。
12.匈牙利
匈牙利民族服裝顏色對比鮮明。女子服裝大多為紅、白色相間,衣服上都有鮮艷的刺繡及花邊。服裝比較寬大,袖口、褲口撮口,看起來飄逸、瀟灑。
匈牙利族人愛穿皮靴,繡有各種圖案的長筒靴是其傳統服飾。在大平原地帶的牧羊人經常身披羊毛斗篷。許多人還喜歡身著毛面朝內的羊皮外套。為了發揚民族傳統、保持民族風俗,匈牙利還設有專門的民俗學校。
13.意大利
意大利的服裝大致分成四類:民族服飾,普通服飾,正裝服飾和流行服飾。民族服裝代表著各民族的傳統習慣,只是現代人一般很少穿這種服裝。西西里和撒丁等五個大區作為少數民族自治區,這對保留當地傳統的民族生活習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阿爾卑斯山及撒丁島等一些偏僻的村子里,有的人平時還穿著有當地特色的民族服裝。在其他地方,只有遇有重大節日、喜慶活動或表演傳統節目時,人們才穿上五彩繽紛的民族服裝載歌載舞,仿佛把人們又重新帶回到了那個遙遠的過去。
14.英國
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女性服裝,突出唯美、飄逸、俊秀的特點,大量運用蕾絲、細紗、荷葉邊、緞帶、蝴蝶結、多層次的蛋糕裁剪、折皺、抽褶等元素,以及立領、高腰、公主袖、羊腿袖等宮廷樣式。
15.美國
對大多數美國人來說,乃至對世界上許多人來說,美國西部牛仔是具有英雄主義和神秘色彩的人物。在文學、電影與電視作品中,牛仔通常都是頭戴墨西哥式寬沿高頂氈帽、腰挎柯爾特左輪連發手槍或肩扛溫徹斯特來復槍、身纏子彈帶、穿著牛仔褲皮上衣、以及束袖緊身多袋牛仔服、足蹬一雙飾有刺馬釘的高筒皮套靴、頸圍一塊色彩鮮艷奪目的印花大方巾、騎著快馬風馳電掣,形象威猛而灑脫,是一種代表了典型的個人主義和自由精神的外在裝束。
由于迭出不窮的西方電影以及各種平裝小說和電視節目的渲染,使得善良、干練、勇敢的西部牛仔備受歡迎。但是,真正的牛仔是比其經常受浪漫主義手法渲染的后代要復雜得多的人物。古今中外各個國家的傳統服飾也都被人們所討論,仔細觀察服飾的基本格局,就會發現,這中間的大致風貌,則又是相對穩定的,莫不相通。
有歷史的民族才有其特色的服飾。例如韓國的韓服,印度紗麗,蘇格蘭方格裙,越南奧黛,日本和服等,當然也包括中國的漢服。而一些沒有悠久歷史的國家,就民族特色服飾而言就相對弱一些,例如美國人大都是從英國移民過來的原因,傳統服飾與歐洲沒有大的差異。只有在象征開辟西部的牛仔服中才能很好的體現出美國精神,也只有它才能被看作是美國男性的服裝。皮質的、寬檐的牛仔帽是牛仔服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
雖然世界各國服裝各不相同,但是只要我們有一顆博大的胸襟,就會發現:正是因為有差異,才會顯得豐富多彩。如果有一天,全世界各地的衣食住用行都成“標準生產”了,恐怕那樣的世界會失色不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