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空閑之余,針對近期一些同袍(主要是新同袍),以及部分地區或網絡上的國學宣傳組織提出的一個想法。即:“為了整個群體的發展,我們需要快速提升知名度。 ” 對于這一觀點,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空閑之余,針對近期一些同袍(主要是新同袍),以及部分地區或網絡上的國學宣傳組織提出的一個想法。即:“為了整個群體的發展,我們需要快速提升知名度。 ” 對于這一觀點,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說實話,這個問題有些老生常談。無論何時,大多同袍都認為——迅速擴大影響力是讓漢服得到更多認可的快速途徑。但隨著漢服活動無數次走入媒體的視野,大型活動多次成功舉辦,同袍們無數次鼓足信心。很多問題也爭相浮出水面。
當然,同袍們的出發點是好的。都希望整個群體,即漢文化復興志愿者,可以更多的走入人們的視野、讓更多人了解。他們建議讓更多名人穿漢服,在各個領域提升漢服的知名度。從而,促進整個群體的發展。我贊同這個觀點,但它存在著不小的問題。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我們在做什么?我們想要的是什么?
我們要的難道僅僅是某天早上起床,看到所有人都穿上了“漢服”嗎? 換句話說,所有人僅僅只知道有這么一種服裝叫做漢服,僅此而已。且不論大家穿上的衣服是否是....符合形制的 “漢服”.
像古琴。很多人都知道我們有這么一件樂器。而琴曲呢?不一定聽過。款式呢?不一定認識。 其中的文化內涵呢? 大概除了學琴的,愛琴的,大部分人群并不知曉。
如果漢服成為了古琴一樣的存在。那么 ,所謂的“始于衣冠,達于博遠”就不知道從何談起了。
十余年的發展,全球同袍的努力,大家有目共睹。但是諸多問題也由此引發。形形色色的影樓商家,打著漢服旗號,出售著劣質、不合形制的“漢服”。坑害著還不了解、卻又抱著熱情的新同袍。
漢社等歪曲、抹黑同袍的組織或個人,甚至境外的反動勢力也將目光投向了漢服復興。利用漢服,謀取利益,或者實現政治目的。當然,還有一些自以為是“同胞”,而實則僅空喊口號、偏激盲信的人。
這些問題,隨著媒體一次次的報道,在不斷悄悄放大化。比如:前陣子,長沙某高校穿“漢服”抵制洋節的新聞,登上了各大媒體的頭條。在它引發人們思考的同時,同袍們十分無奈,圖中的學生們穿著的并不是漢服。各地各色事件的發出,漢服開始逐漸變成了替罪羔羊。
有同袍這樣感嘆,難道我們十年的努力就是“從前媒體管漢服叫古裝,現在媒體管古裝叫漢服”嗎?
【這里不得不提的是,各地同袍的應對措施做的越來越好了。該新聞播出并被廣泛傳播后,湖南各漢服組織立即發出聯合聲明。并有兩位同袍參與長沙政法頻道的《八點開講》欄目,為民眾科普真正的漢服。我在這里為長沙同袍點個贊,這種理性應對值得所有同袍學習】
這些問題反映出來,僅僅讓公眾知道,有漢服這個名詞。到所有人都可以真正的認識“漢服”,這條路我們還要走很遠。2014年筆者曾有幸參與到漢服全國普查線下調研活動,從我收到的反饋問卷來看。 對于漢服,覺得它是漢朝服飾的民眾仍占有很大的比重。另,附上最終數據:
【選擇漢族的傳統民族服裝的為47.4%,遠低于同袍中的92.63%;選擇漢朝服裝的為40.98%,遠高于同袍中的1.38%;選擇中國服裝的為9.79%,其他項為1.83%。】
僅看民眾對于漢服認識的狀況,我覺得,從同袍自身出發,也有不完善之處。我們很難讓每個媒體在報道的時候,都能正確的闡述我們想要表達的、我們知悉的內容【這點,各地和媒體打過交道的同袍,應該都有體會。他們更注重新聞價值】所以,直到現在我們還能看到那刺眼的“穿越”二字..... 我們該怎么辦呢?
一個被人為消滅、屠殺,幾乎滅絕數百年的事物,僅僅經過短暫的提出由歸于沉寂的事物,十多年來我們能走到今天這一步,已尤為不易。我們不應要求十年、二十年就復興一切,我們應求的是更多的耐心、更多的積淀.更好的提高同袍群體的素質與修養。
現下,無論是物質條件,還是媒體資源,都已經遠超當年。而越是如此,我越覺得這恰恰說明,我們將要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同袍的數量有限,我們整體對于漢服的認識還存在諸多差異。直白地說,我們并沒有掌握足夠的話語權,來應對更復雜的情況。
每次大型活動帶來的諸多爭議,都能暴露很多問題。同袍的聲音,是否還不夠響亮?我們是不是還缺少更多實干者?
很多人,空喊口號,觀點落后而陳舊。 偏激而顯得無知。缺乏自主思考能力。早期的思想,需要后輩的充實與革新,需要我們延伸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而不是繼續重復一些空洞的口號。 正如很多人在批判《 》的時候卻連弟子規都沒讀過。只在一些文章里看到只言片語就高喊滿清遺毒。 還有批判耶誕卻連耶誕都講不清是什么的群體。這類人,在整個群體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能做的,應該是提升同袍整體的素質,鞏固消化已有的成果。在原有思想上,在各個領域、階層,更多的說出自己的心聲: 理性的,獨立思考的,有根據的見解。 消除一些民眾及部分“精英圈層”對群體的偏見。(有些偏見本該避免的,只是他們選擇性的把一些偏激者當作同袍。把存在的一些錯誤,當作全部。或是把影樓裝當漢服)我們只有掌握更多的話語權,傳遞更多正確的聲音,才能在未來更復雜的局勢中,不失城池。
著實害怕,假如有一天,“同袍”群體迅速膨脹,更多商家無序涌入,民眾穿著所謂的“漢服”對于漢服的解釋,定義的權利,都不再由同袍群體擁有。那樣,我們的影響力或許擴大了.但相伴隨的,是更多的失去,我們的努力到了那時,才叫真正的化為了泡影.
以上文字僅代表個人觀點。 諸多不足,歡迎各位同袍指教。 云理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