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萬紫千紅披錦繡,尚勞點綴賀花神。”春意盎然、草木蔥蘢的玉蟾山上,一群身著傳統漢服的男女腳踏方步,行90度揖禮,神情肅穆,畢恭畢敬地奉行著祭祀花神的儀節,以此慶祝“花朝節”的到來。
據悉,這已是瀘州的漢服愛好者們第二次舉行活動慶祝“花朝節”,在玉蟾山風景區的“千手觀音”像前,此次活動吸引了上百名到景區游玩的市民圍觀。在祭祀完花神后,漢服愛好者們還踏青、掛紅,為春天祝福。
祭拜花神 敬畏自然
此次活動的樂師,活動組織者、瀘州蓮海古琴社負責人陳俊杰告訴記者:“花朝節是漢族的傳統節日,我們身穿漢民族有著數千年傳統的服飾,在花朝節這天祭拜花神、踏青、賞紅,不是搞封建迷信活動,而是表達我們對本民族傳統文化的熱愛,重拾我們的民族自信心。當下,人們對生態環境高度重視,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意識越來越重要。我們在此祭拜花神,就是要表達我們對大自然,對生態環境的敬畏。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通過次活動,弘揚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的傳統美德,以此促進社會的和諧。”
漢服活動只是一個開端
此次活動由瀘州正信讀書會、瀘州蓮海古琴社、德謙學堂、瀘州傳統文化交流協會、玉蟾山景區等共同參與,吸引了各行各業的市民參加。
瀘州醫學院共有28名師生參加了此次活動,包含大一至大三的學生。臨床醫學專業大三學生楊必彥擔任此次活動的贊禮(即典禮中宣唱導行儀節的人),他告訴記者,“通過此次活動,我對傳統文化、對漢服的了解更深了,與這么多同學一起學習傳統文化,感覺很有力量。希望學弟學妹們能把這類活動繼承下去,把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活動參與者,同學胥桐則說,“現代人對孝悌忠信等傳統道德已經非常淡漠了,這是我們的悲哀。這個活動只是一個開端,我們希望能有更多人了解傳統文化、學習傳統道德,改變錯誤的思想觀念與生活方式。”
玉蟾山風景區第二次為花朝節活動提供場地,景區管理處處長鄒艷說:“我們就是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找回我們的傳統文化,景區愿意多承辦這樣的公益傳統文化活動。”
花朝節來了 但十人九不知
在今年的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畫家何水法就建議恢復花朝節,以此激活傳統文化。他說,在經濟穩步提升、社會繁榮安定的當下,恢復花朝節這樣的傳統重要節日,讓它們“活”起來,有利于優秀民俗文化的繼承和傳播。
記者昨日在花朝節活動現場隨機采訪了數位圍觀的市民,大家普遍不知道花朝節,甚至不了解什么是漢服。也有人認為儀式參與者穿的是影樓服裝,目的是作秀和拍照。在不少圍觀者眼中,花朝節活動參與者相當另類。
漢服帶動 傳統文化復興
活動組織者陳俊杰說,“正因為大眾普遍不了解,才更加突顯我們這一公益活動的必要性。我們不是在作秀,而是希望通過這些活動,喚醒民眾對正在逝去的一些傳統習俗的認識,以期能為中華傳統的復興與弘揚盡綿薄之力。復興漢服,其實是要找回我們丟失已久的民族自豪感。復興漢服絕不僅僅是為復興一件衣服那么簡單。我們當以漢服作為傳統文化的突破點,帶動傳統文化的整體復興。重拾靈魂、重拾自信、重拾榮耀,實現中國夢,這當成為當代華夏子孫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