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者 齊魯風??如今我們這個群體有了太多背離初衷的喧囂和鬧劇,以至于紛紛網間亂像、活動組織爭執遮蔽了同胞的慧眼,激情往往短暫,復興
作者/齊魯風
?
?
如今我們這個群體有了太多背離初衷的喧囂和鬧劇,以至于紛紛網間亂像、活動組織爭執遮蔽了同胞的慧眼,激情往往短暫,復興傳統更須開闊的胸襟與執著的信念。傳統復興之所以偉大,正因我們不是讓祖先的身軀遮風擋雨,復興,之所以不是復古,必須有批判的繼承與現實的開拓,沒有時代的價值闡發,終究會流為復古。那么,先來思考一個問題,傳統到底是什么?傳統不僅是知識,不僅是外表,傳統是心靈秩序,以及在此基礎上的行為秩序乃至社會秩序。而這都離不開價值認同,具體到目前,則是傳統文化的價值追尋。
?
?
?
【潤民之心】
?
?
無疑,漢服興起以最直觀的視覺沖擊給同胞以漢人意識,使其認識到華夏文化的恢宏,漢服賦予華夏復興一條絕好的踐行之路。然而,任何人生實踐都要落入心靈之中,缺少必要的心性修養,也就難有執著的信念,且易被名利捕獲,與初衷漸行漸遠。讓一個人穿上漢服容易,但脫下漢服更容易,因為沒穿到心里,沒有穩固的價值認同。
?
?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中庸》)沒有足夠的傳統知識自然難以讓人服膺,好學的重要性不需贅述;在提倡漢服的踐行中,逐步接近并體會到仁心的浮現,憂懷天下、為振興民族而奔走,追慕前賢,砥礪自我,提攜后進,一點一滴的實現,不知有多少同道感受到其中的生命之樂;知恥,是不滿足于個人、民族之現狀,并樹立人生志向。好學、力行、知恥,掌握以此三點淺近之處入手的修身方法,逐步涵養心性,使我們成為精神富足的人。《中庸》接著說“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明白了如何修身,就明白了如何引導他人。“治人”不是統治、管理他人之意,權欲過度與修身養性背道而馳,只要我們自己真實受益于心性,就自然而然的易對他人產生引導。
?
?
為此,呼吁各位同道在漢服實踐中輔以讀經和文學藝術部分,讀經可以明曉古人修身養性之法,滌除心靈中的灰暗,優雅的文藝作品引人共鳴,舉凡詩詞、琴曲、書畫無不可滌蕩心靈。
?
?
?
【化民之俗】
?
?
對漢服群體來說,除漢服外,禮儀為最熟悉者,也更易被大眾接受,故而,衣冠之興,成為民俗還須從禮儀著手。經過明清鼎革后的禁止、數十年意識形態運動的破壞,傳統禮儀幾近湮滅,伴隨文化復興熱潮,人們已認識到如今禮崩樂壞的弊端。禮儀之興,乃是強烈的客觀需求,而衣冠禮儀又是孿生兄弟,堅持古雅的士婚禮、士冠禮、祭禮之外如何摸索并推廣易于操作的日常禮尤其重要。禮儀齊,自然要衣冠整,人們建立對傳統禮儀的信心和認同后,喜歡衣冠也更為合乎情理。禮儀之興,不單純在外表的形式,還在于行禮的心態,對他人充滿敬意才能彬彬有禮。禮之用,和為貴,禮最終落在人與人相互尊敬,良好的行為秩序。對師長的尊重,對親友的敬愛,對同道的寬容,推己及人,踐行忠恕,這都是禮,也都可成俗。
?
?
仁而外見是為禮,禮而內化是為仁,仁為禮本,行禮為仁。仁、禮兼備,文、質彬彬,才可襯起服章之美。
?
?
先賢以衣冠、禮儀化民成俗以行仁義,修身養性而衣冠整、禮儀齊是對提倡者的要求,衣冠整、禮儀齊而修身養性是后學者的漸進之路。
?
?
?
【開民之智】
?
?
我們生活在專制下的文化荒蕪時代,從普及教育到組織生活都往往否定個體獨立思考的能力,因為個體獨立人格是對權欲、專橫的牽制。專制與奴性互相催生,對奴性的鼓吹要借助專制下的話語霸權,而奴性的加強則進一步縱容了專制。傳統文化受破壞極其深重,而這個時代又限制思想的自由,所以衣冠之興作為華夏復興的一部分又承擔了開啟民智的責任。
?
?
一個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是靈魂不健全的人,華夏復興要浸潤人心,要整飭人際關系,也要建立獨立人格。
?
?
一個負責任的知識人,提倡一種文化、一種理論絕不能為了達到某種私自的目的,而是開啟民智,掃除遮擋人心的灰塵,使人們建立獨立人格,共同筑起民族之魂。
?
?
周雖舊邦,厥命維新。茍日新,日日新。倡導思想,才能不對權威頂禮膜拜,才能批判的繼承。有對先賢的敬畏,有今人的開拓,才能使文明不斷超越,損之,益之,不斷開出新氣象。
?
?
呼吁各位同道在活動實踐中穿插思想交流,或漢服實踐與思想交流兩種活動間隔舉行,點點滴滴,重塑華夏思想之魂。
?
?
?
【士人之道】
?
?
《詩經•蒸民》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夷,好是懿德”,也就是說“上天生育了人類,萬事萬物都有法則。老百姓掌握了這些法則,就會崇高美好的品德”。漢服者找到的法則就是衣冠禮儀,衣冠可成禮,禮儀可成民俗,稱情而立文,整飭民心與秩序。沒有仁心的皈依,漢服只是外物,徒為一種愛好;沒有力行精神就不能正己正人,漢服也無法復興。精神信仰與生命踐履相結合,沉淀出漢服圈的核心群體。
?
?
故曰,漢服復興的核心精神,乃化民成俗,修身達命。化民成俗,是外在的進取,修身達命是信仰的皈依。前者是外王,后者是內圣,內圣外王,天命的皈依結合濟世的情懷,這就是士人之道。
?
?
上天給了你先覺醒的機會,請把它分享給你的同胞。復興漢文化和漢人民族精神,興漢,就是當今漢人的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