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者:望天之羽??首先,同袍一詞所指為何???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同袍指的便是戰友。??說到戰友,我們又在如何一場戰爭中并肩作
作者:望天之羽
?
?
首先,“同袍”一詞所指為何?
?
?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
?
同袍指的便是戰友。
?
?
說到戰友,我們又在如何一場戰爭中并肩作戰呢?
?
?
以華夏衣冠為切入點,復興漢文化,以至重塑民族精神乃至再造整個華夏!
?
?
好,哪些人方是我們真正的同袍?
?
?
衣禮攜行者,方為同袍!
?
?
“衣”自然指的是漢服,而“禮”卻不僅僅指的是漢服相關禮儀,而更多的引申為其所代表的漢文化以至于其內在的民族精神。
?
?
有的人只持“衣”。他們穿著漢服更多是因為喜愛漢服的華美,或者是抱著純粹游玩的心態。
?
?
我并不反對這種漢服愛好者的存在。客觀上講,他們的存在確實是壯大了漢服復興的聲勢,以及一定程度上在漢服宣傳方面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
?
但這種純粹的愛好者,卻不可以稱得上是同袍。因為他們并沒有參加這場漢文化復興的長征。
?
?
溪山老吧主說過:“我們是漢文化復興者,而非漢服愛好者。”
?
?
漢服復興的實質是漢文化復興。衣冠對于文化來說,是一種傳遞、過渡的媒介。又或者說,對于漢文化復興、漢民族精神重塑的本身,衣冠是一個工具。
?
?
那么,如何方才是一個真正的同袍呢?
?
?
首先,除了衣冠本身,同袍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去愿意學習、了解漢文化。
?
?
自然,漢文化素質的積累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每個同袍都擁有無比淵博的知識。
?
?
但至少,作為一個漢文化復興者,需要去愿意了解、學習漢文化。這才是日后宣揚漢文化、復興漢文化的根本。
?
?
此外,對“禮”的遵守也是必要的。這不僅包括對衣冠形制的遵守,還有對平時舉止素養的注意與培養。
?
?
譬如祭禮穿裋褐,外出著中衣,以至于著影樓裝自詡漢服而屢教不改。
?
?
這種行為從根本上來看,只存了“衣”而無存“禮”。
?
?
至于言行舉止。首先,我們鼓勵漢服生活化,但并不是無下限化。
?
?
如果個人素質低下,出口成臟,行為惡俗,這種人哪怕身著漢服也只不過是沐猴而冠。
?
?
請同袍切記,你們的言行首先要對得起自己的身上衣裳。你們的舉止行為代表著漢文化復興者的形象,給影響了他人對漢服復興的第一印象。
?
?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
?
?
當然,這種對“禮”的遵守不應該是強迫的,其根本還是一個“誠”字。
?
?
若非發乎誠,則從“禮”毫無意義。
?
?
誠何來?源于對華夏復興的堅定信念。
?
?
而同袍的最高層次則為精神層面。
?
?
及人始于由己,兼濟天下始于獨善其身。
?
?
我們所要復興、重塑的華夏精神,本身就是我們自身首先要去追求的。
?
?
何為華夏精神?
?
?
譬如任俠之氣。“道之所在,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
?
還有文天祥、史可法、閻應元、岳飛、于謙,以至于上溯孔孟、老莊等等,追求這個民族最重要的精神之基,亦是華夏之實質。
?
?
而精神之氣,亦更是對漢服復興的不竭的動力。亦或者說是源泉。
?
?
他
?
?
承漢禮,著漢衣,朔正氣,復漢家之興!
?
?
此謂之真正的同袍!或者更可以說,此種人已不僅僅是一個漢文化復興者可以概括,更可謂之“華夏復興者”!
?
?
文已至此,題目之文早已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
?
著我漢裳,興我漢家。
?
?
承大道之理,興華夏之義。
?
?
此謂之同袍,亦是真正的華夏復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