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月何時照歸期?人間丹霞華彩衣。衣冠歸來,同時也帶回了那幾乎被漠視的美麗的字眼——星空中的銀漢,美德昭彰的華夏。
月何時照歸期?人間丹霞華彩衣。衣冠歸來,同時也帶回了那幾乎被漠視的美麗的字眼——星空中的銀漢,美德昭彰的華夏。
如今,華夏衣冠又正其名,響亮而震撼地叫做“漢服”。為漢民族量身度造的衣裳,非漢服莫屬。它的形態(tài)無不流露出華夏民族和諧端莊、天地人和、飄逸流暢,以及精巧細(xì)致的審美傾向。
論和諧端莊,漢服的剪裁和配色頗有講究,玄黑與纁紅是漢服中最隆重端莊的搭配,玄,黑中揚赤,象征天的顏色;纁,黃里并赤,其意表征大地。這二色是華夏文化中最神圣和高貴的色彩,天地間的和諧映照在服章上,寫在華夏先民的心里。
那時候的婚禮,和我們現(xiàn)在想象的很有些出入。先秦直到兩漢,婚禮都稱作“昏禮”,在靜謐的黃昏舉行。禮服也不是后人們臆想的大紅一片,而是玄色為主,纁色輔之。穿著玄色禮服的新人在月光下輕輕攜手,在《詩經(jīng)》的雅樂中合巹同牢……
漢服尤其注意衣裳與鞋履、發(fā)冠的協(xié)調(diào)。比如“皮弁素積服”為白色系,那么鞋履則要求白色。穿纁紅色下裳的玄端禮服,鞋履也一定為紅色的舄。
論天地人和,再次提到玄纁。天子冕服為此色配,玄端朝服亦然。那時候,我們穿在身上的不止是衣服,而是一種天人合一的智慧和敬天禮地的虔意。服章剪裁也常常取意天地日月。所謂“上衣下裳”,上衣取象乾,下裳取象坤。 制度規(guī)定下裳十二幅,取意一年十二個月。大的衣袖呈圓弧狀以應(yīng)規(guī),交領(lǐng)成矩以應(yīng)方,代表“不依規(guī)矩不成方圓”。衣帶垂至腳踝,代表正直。下襟齊地,代表權(quán)衡公平。章飾紋樣,亦取自天地萬物,寓德其間。這衣服并不僅僅是好看,更重要的是蘊含著華夏最質(zhì)樸厚重的思想。
論流暢飄逸,漢服的裙裾及袖袂是特色。漢服袖一般都比手臂長,定制的深衣制度規(guī)定要回挽至肘,袖徑可達(dá)四尺,舉手間,翩翩大袖行云流水;行動處,長風(fēng)盈袖,衣袂飄展。
漢服的精巧在于它恰到好處的配飾。腰佩、蔽膝、紳綬、容刀……“言念君子,溫其如玉”,玉是最常用的配飾了,成佩玉、組佩于腰間,行走有動感之美,“君子至止,鸞聲將將。”那清脆的玉鳴輕輕回蕩在清冷的未央之夜。
漫漫幾千年,但華夏衣冠的基本特征卻很容易勾勒出。
“交領(lǐng)右衽——也兼有盤領(lǐng),直領(lǐng);
無扣結(jié)纓——幾乎不用紐扣,而于腋下結(jié)纓系帶;褒衣大袖——窄衣小袖在漢服中多為勞作服裝,要不就是當(dāng)時的時尚衣著。常服中小袖并不少,但真正嚴(yán)肅端莊的場合必是大袖的禮服;
線條流暢,飄逸瀟灑——這就涉及了漢服的審美風(fēng)格,是華夏文化審美意識的反映, 也是與同為華夏衣冠體系的日韓民族服飾相區(qū)分的較為鮮明的特征
文章、圖片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謝謝!
閱讀 111124
精選留言
寫留言
你的混世大魔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