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懷古還是要生活?秘籍來了!
___________ 妝 ___________
古人為了防止發髻頭油沾染在衣領上,因此興起了扣戴云肩,美人們用各式的云肩罩在上衣之外,這一精巧的衣飾裝飾在每一位明清美人的肩頭。至今,人們對于云肩的美依然迷戀難舍,孜孜以求。
桂花頭油
古代美人的一頭青絲需要天天梳理,為了防止頭發干枯斷折,少不了用芳香的頭油,其中最流行的就是「桂花油」。其實現代人也可以自制:用半開的桂花與清麻油相兌拌勻,密封在瓷罐中,放在湯鍋中用大火煮,然后把瓷罐在干燥處放上十天十夜,再開罐,將浸滿香油的桂花用力擠出其油液,裝入帶荷葉蓋的頭油罐中使用。滋潤的同時,香澤宜人,是最天然的潤發護理。
香粉滲身
古時有一種理論:堅持以香粉擦身,不僅可以讓皮膚光潔白皙,且可讓香氣一點點滲入肌膚,是人體自然蘊涵香息。相傳楊貴妃每到夏日穿著輕紗薄裳,一旦出汗,汗水竟「紅膩而多香」,手帕拭之便會染成桃紅色,原因就是貴妃身上抹遍了摻有胭脂的香粉,才有了芳香的「紅汗」這一奇象。
___________ 食 ___________
古人的飲食習慣為一日兩餐,第一頓為朝食,又叫「饔」,第二頓為哺食,又叫「飧」。古人對于美食的制作尤為精致,尤其是古典美人每餐進食不多,用香料入食點綴,更能起到錦上添花的功效。最具代表意義的要屬玫瑰蒸糕,每年暮春四月,花盛之時,將剛剛綻放的玫瑰花小心剪下,花瓣洗凈,加入糖、脂油丁拌勻,蒸成千層糕,玫瑰香濃艷腴膩,襲人花香唇齒縈繞,映襯了心中一片春情。
茉莉花酒
古人飲酒,少不了花澤芳香四溢,尤其是茉莉花酒的造法最為清雅:把好酒盛于瓶中,酒面距瓶口保留二三寸的距離,在瓶口撐架上一個十字或井字形的竹架,將摘下的數十朵新鮮茉莉花系于其上,懸垂在離酒面約一指距離,封瓶,十幾天后,清新撲鼻的茉莉花酒就釀成了。
暗香湯
古人除了喜愛飲酒之外,閣中閨秀可少不了獨具特色的飲料,比如「暗香湯」。冬天,將半開的梅花花蕾摘下,伴以炒鹽,密封在漂亮的瓷瓶里,待到夏天,于茶碗中放一點蜜,再從瓷瓶中挑選三四朵制好的梅花蕾,用滾水一沖,花蕾絢爛綻放,暗浮幽香,如怒放在枝頭的花葩一樣新鮮,取名「暗香湯」。
___________ 住 ___________
古人洗浴會使用一種特制的澡豆,高級澡豆的配方竟要用丁香、沉香、青木香、麝香等貴重香料,連同桃花、李花、紅蓮花、櫻桃花等十余種花類,一一搗碎,再把珍珠、玉屑搗成細末,將這些原料與鐘乳粉、大豆末摻在一起,使用后皮膚光凈潤澤。早在先秦時期,古人便「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到了漢代,還出現了「休沐」,就是說官員們上了五天班之后,能專門休一天假來洗澡。
鑿冰儲食做冰箱
誰說古人沒有冰箱?湖北省隨縣曾侯乙楚墓曾出土一件「銅冰鑒」,就是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冰箱。早在春秋時期,奴隸們就冬天鑿冰儲藏,供貴族夏季飲用。簡單地說,古代的「冰箱」是一個盒子,里頭放冰塊,再將食物放在冰中間,以達到防腐保鮮的作用。不過,以前的「冰箱」簡陋且功能單一,不像現在,冰箱甚至可以成為驚悚片里殺人兇手的容器。
___________ 行 ___________
在商朝,運用眼睛耳朵等感官系統來觀測天象,是很了不起的本事,在政府里混個高職完全不成問題。到了周朝,人們已經學會從動物的行為來預測天氣了。秦漢時期,古人完成了二十四節氣的制訂。之后,農歷的問世,更是歷代祖先智慧的結晶。古人預測天氣,雖然沒有精密的儀器,但很多時候卻比現在那些所謂的「天氣預報員」靠譜多了。
上街行步規矩多
古代士大夫出行一般不步行,但總不能腳不沾地,于是走路又留下許多規矩: 兩腳進曰行,徐行曰步,疾行曰趨,疾趨曰走。 古代單說“行”就是今天的「走」,古代的「走」相當于今天的「跑」了。
代步工具種類繁
古代的代步工具因質料、用途的不同而有許多不同的名稱:棧車,是以木條編輿的輕便車;輜車,即有帷幔的車子,多用于載物,帷幔可以遮風避雨,也可以寢臥;溫車,又叫辒辌車,本來是一種臥車,有帷幔,上開窗子做「敞篷」,可根據氣溫開閉使之溫涼,可惜后來辒辌車被用做喪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