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未婚女子的住所稱作“閨房”,又稱“香閨”,是未出閣女子坐臥起居、做女紅、研習詩書禮儀的所在。
香閨雅物:盡顯意趣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未婚女子的住所稱作“閨房”,又稱“香閨”,是未出閣女子坐臥起居、做女紅、研習詩書禮儀的所在。明清時期,大戶人家的女兒,一待春意萌動,便要安排進入閨房,加以重點保護,不可與外界接觸。真可謂,小小閨房,滿是情趣。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女子香閨,看看古代有哪些香艷至極的閨房雅物!
鏡 臺
鏡臺,在古時稱為“妝奩”,是古代婦女專用的梳妝盒或梳妝臺。女子靜坐在典雅的梳妝臺旁,輕輕地梳理頭發,看著鏡子中的容顏,一種欲語還休的惆悵漂浮在空氣中,嫣然一笑更是傾國傾城。從古至今,鏡臺(梳妝臺)都是臥室里最具旖旎風光,也是最能寄托遐思的裝飾文化。
常見的鏡臺樣式有折疊式、寶座式、五屏風式等,樣式多樣而各具創意。有的鏡臺的下方還備有小抽屜,用以放置胭脂、妝粉、眉筆等化妝工具,外形大方,功能實用。
折疊式:
寶座式:
五屏風式:
銅 鏡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一首《木蘭辭》,滿滿脂粉味,“對鏡貼花黃”的句子更是讓人浮想翩翩。古人的鏡指的是銅鏡,銅鏡是閨房必備之物。我國古代的婚姻制度,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經雙方家長同意后,就下聘禮,而聘禮中就有銅鏡。
戰國龍鳳連弧鏡,直徑18.3厘米,龍鳳形態和鏡背銅色都有早期的古樸。
“女為悅己者容”,在西漢年間,人們就開始用銅鏡作為男女愛情的表記、信物,取“心心相映”之寓意。生前互相贈送,“朝夕相伴”,死后隨之埋入墓中,以示“生死不渝”。宋代黃堅《沁園春》里寫:“鏡里拈花,水中捉月,覷著無由近得伊”,寫得就是鏡之愛情意味。
唐“放日圖形”瑞獸鏡,此鏡直徑18.9厘米,內區六瑞獸以高浮雕手法表現,外區瑞獸仙禽環繞,間以八字銘文“放日圖形,象質摸星”,工藝和品相均為唐早期鏡中罕見的精品。
古代銅鏡在造型上有葵花鏡、菱花鏡、方亞形鏡等。圖案除傳統的瑞獸、鳥獸、畫像、銘文等紋外,還增添看很多西洋題材,自由豪放,清新活潑,裝飾方法有浮雕、彩繪、鑲嵌、鎏金、金銀平脫、螺鈿鑲嵌、涂釉、涂漆等,精致美麗。可用、可賞甚至可把玩,這便是大多數閨房之物獨具特色之處!
瑞獸葡萄鏡是唐鏡喜歡的題材,黑漆,瑞獸禽鳥輔以葡萄和葉蔓,此鏡直徑11.8厘米
妝 匣
妝匣,顧名思義,即盛梳妝用品的匣子。古人的首飾盒主要用于梳妝打扮,也是梳妝盒。千百年來,每逢女子出嫁,娘家總要送給女孩一份豐厚的嫁妝,而首飾盒定是必不可少的。
妝匣中的首飾并不限于梳妝用的簪釵,還有瓔珞、別針、項圈、項鏈、手鐲、墜鏈、領扣、耳環、戒指、玉佩等,琳瑯滿目。
胭脂盒
胭脂盒,顧名思義就是女子用來放胭脂、香粉的盒子,是古代女性閨房必備之物。古代的胭脂盒非常的精致漂亮,千古歷史,雖然每個年代女性追逐的潮流不同,但審美的大感覺都依然相似。
古時人家提親,男家的聘禮除了茶葉和點心,還會用制作精致的胭脂盒裝了女子化妝用的脂粉,作為聘物。女家若是接受,會把茶葉點心分送親友,藉以通告吉期,脂粉則留下自用,以豐潤面容,妝飾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