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營銷:
這兩年,走在大街上,尤其是在景區,漢服的“曝光率”可以說是越來越高了。天貓平臺數據顯示,過去3年,漢服品類銷售額增長超過6倍。在B站,2019年國風愛好者達到8347萬人,其中83%為24歲以下的年輕人。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青睞漢服,這既為傳統文化注入了活力,也是一股新的經濟力量。但與此同時,不少店鋪只看見市場紅利,缺乏基本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導致近年來漢服圈“山寨與正品之爭”愈演愈烈。
漢服山寨和抄襲對比
一個新的行業出現,前期必然會面臨一些問題,這是無法避免的,但也是必須面對的。在知識產權的保護上,法律法規是相對健全的,只是沒有被及時、充分地利用起來罷了。可以說,漢服行業現有的抄襲、山寨現象,是一個多方面的結果。
首先,現在的很多漢服商家,仍然停留在中小微企業階段,它們正在生長,不少壓根就沒有法務部門,缺乏維權意識和與之對應的能力。很多時候,在時間、精力和經濟成本上,它們也難以支撐。
媒體報道中,有業內人士便直言,漢服行業是一個新興行業,大家容易形成“很難打官司、難取證”的普遍認知。這就需要有關職能部門做好引導。尤其是在一些漢服產業集聚地區,當地政府部門完全可以積極作為,幫助轄區內的企業積極維權,建立良好的營商環境。
有著中國最大漢服基地之稱的山東曹縣,在年初時,其女縣長梁惠民便親自身著漢服直播,并提出利用電商平臺,扶持龍頭企業、舉辦設計大賽、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方式,推進曹縣漢服進一步發展。類似的來自政府部門的扶持,可以多一些。
現階段的大多數漢服商家,是分散的、弱小的,但是卻可以被聯合、被凝聚。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當眾多漢服生產和銷售商家在地方政府部門,如市場監督管理局或知識產權局的帶領下,形成“一起維權、互助維權”的格局,先天力量不足的問題也就可以緩解。
從消費者的角度講,當大家談論起山寨與正品之爭時,很多人往往會說支持正品。但在實際消費時,一些消費者卻會因為價格低廉等因素選擇山寨產品,這同樣不利于健康市場的形成。如果真的愛漢服,就應該主動支持正版、支持原創,自覺維護漢服的知識產權生態。
此外,山寨漢服之所以泛濫,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即某些商家玩饑餓營銷,導致消費者想買卻買不到。當“良幣”太過稀缺,消費者自然也就退而求其次選擇“劣幣”了。這就需要商家轉換營銷思路,放眼長遠利益,打破小眾圈子、走向大格局。
當然,從長遠來看,漢服產業在發展充分后,還是要擺脫依賴思維,建立自有的行業標準和管理規范。現在,全國不少地方有了集聚的漢服產業,但如何走向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需要政、企、市場的共同努力。這是一個長期工程,也是一個精細活。(漢服推廣資訊)
如沒特殊注明,文章均為江浙滬網絡推廣,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0898bike.com/html/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