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也。
魏文帝曹丕曾經曰過:“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也。”
從盤古開天以來,沒有不滅亡的朝代,也沒有長生不老的人。死亡這件事情,老天爺還是很公平滴,雖然每個人的出身可能不一樣,有的貧窮,有的富貴,但終點是相同的。古代的那些帝王們,雖然富有四海,掌握至高無上的權力,總有一天,他們也會奔赴黃泉。那么在臨終時,他們都說了什么呢?我們來瞅瞅。您可以先不看答案,根據內容,猜猜是哪個皇帝說的,看看能不能全部猜中。
(1)“人五十不稱夭,吾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復恨,但以卿兄弟為念耳。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不足效也。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當看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話,就可以猜的八九不離十了。這是迄今為止,劉備知名度最高的一句話,因為它入選了小學課本,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學生背誦這句話的同時,也間接了解了劉備的故事。從遺言看,他對自己的壽命還是挺滿意的,人家活五十歲就心滿意足,他活了六十歲,已經是謝天謝地,臨終前最放不下的,還是他的三個兒子,尤其是接班人劉禪。
此時的蜀漢政權已經是風雨飄搖。夷陵之戰的慘敗,使劉備統一天下的夢想徹底破滅,蜀國的實力被嚴重削弱,不是魏國、吳國的對手;南中地區蠢蠢欲動,隨時都有叛亂的可能。真是內憂外患,存亡之秋。可未來的皇帝劉禪,年僅十七歲,沒有豐富的執政經驗、社會閱歷,讓他坐在成都的龍椅上,有多么煎熬可想而知。所以最后一句話告誡兒子,要把諸葛丞相當父親一樣看待,只有靠他,你才能坐穩皇位,才能逐漸成熟。事實證明,蜀漢君臣遵守了劉備的遺言,此后的十年里,政事無巨細,咸決于亮。
(2)“建安二十五年, 吾夜半覺小不佳。至明日飲粥汗出, 服當歸湯。吾在軍中持法是也。至于小憤怒、大過失, 不當效也。天下尚未安定, 未得遵古也。吾有頭病, 自生著幘, 吾死之后, 持大服如存時, 勿遺。百官當臨殿中者, 十五舉音, 葬畢便除服。其將兵屯戍者,皆不得離屯部。有司各率乃職。斂以時服,葬于鄴之西崗上, 與西門豹祠相近;無藏金玉珍寶。吾婢妾與伎人皆勤苦, 使著銅雀臺, 善待之。于臺堂上安六尺床, 施帳, 朝晡上脯之屬, 月旦十五日, 自朝至午, 輒向賬中作伎樂。汝等時時登銅雀臺, 望吾西陵墓田。余香可分與諸夫人, 不命祭。諸舍中無所為, 可學作組履賣也。吾歷官所得綬, 皆著藏中。吾余衣裘, 可別為一藏, 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
“建安二十五年”、“銅雀臺”“鄴之西崗”,這些熟悉的字眼告訴我們,魏武帝曹操是遺言的作者。你還別說,曹操對后事的安排相當細致,上到國家、軍隊,下到家庭、個人,都有明確的交代。他死之后,軍隊要保持警戒,不能擅離職守,給孫權、劉備可趁之機;百官要各司其職,不能懈怠,葬禮結束后馬上換掉喪服,不要因為他的離去,耽誤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
在家庭方面,妥善安置大小老婆,她們跟了魏王那么多年,都不容易,別把人家給攆走了,如果有不能自食其力的,學學針線活什么的。遺孀們要按時祭祀亡夫,在銅雀臺上眺望鄴城西崗的高陵。曹操留下的衣服,兒子們可以分一分。下葬時,要謹遵“薄葬”的遺囑,不能穿豪華壽衣,也不能埋藏金銀珠寶。曹操自己就是個盜墓狂徒,為了軍餉,生前盜墓無數,梁孝王墓就是代表作之一。他當然不希望自己的墓葬也被后人挖掘,薄葬就是防止盜墓的手段之一。
縱觀整段遺言,既有天下大業,又有兒女情長,交代了諸多有價值的歷史信息,是研究曹操本人和東漢末年歷史的重要資料。
(3)“君未諭前畫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
漢武帝臨死前,曾經讓霍光看一幅畫,主題是周公輔佐成王。西周初期,武王姬發興周滅紂,去世時,接班人周成王只有十幾歲,年齡過小,難堪大任。周武王就委托周公為顧命大臣,幫助乳臭未干的后繼之君。等到成王年齡大了,足以勝任國君的工作,周公又把權力還給了成王。漢武帝讓霍光看周公輔成王的畫作,自然是借古喻今,同樣的事情,很有可能會發生在他的朝代。后來霍光又去問漢武帝對于后事的安排,武帝有些驚訝,說出了這句話:你難道沒有看懂那幅畫的意思?立最小的那個兒子為皇帝,您效仿周公。
萬萬沒想到,霍光不僅輔佐了漢昭帝劉弗陵,還輔佐了廢帝劉賀、宣帝劉詢,總共三位皇帝。漢昭帝雖然很聰明,可惜英年早逝,還沒有顧命大臣壽命長久。霍家炙手可熱,將昌邑王立了又廢,對皇權是一種潛在威脅,漢宣帝開始不動聲色,等霍光死后,總算把霍家人都給辦了。
(4)“天子死自有法,何得加以鋒刃!取鴆酒來!”
粗看這句話,好像是某位亡國之君說的:天子自有天子的死法!怎么能用鋒利的刀刃?快把毒酒取來!是哪個亡國之君講的呢?肯定不是劉備的寶貝兒子劉禪,他寧愿樂不思蜀,也不愿放棄自己的生命。答案是隋煬帝,大業十四年,隋朝的統治已經病入膏肓,心灰意冷的楊廣帶領皇后等人,放棄洛陽、長安,跑到江都縱情聲色,麻痹自己。終于,手下發動了叛亂,準備把隋煬帝干掉。
對于這樣的結果,楊廣其實是早有心理準備的。他常常照著鏡子,對蕭皇后說:“這么好的頭顱,以后誰來砍掉他呢?”既有自戀、耍帥的成分,也有對前途命運的擔憂,為此,他要求服侍自己的美女們隨身攜帶毒藥,哪天政變爆發了,美女先服用,楊廣再緊隨其后。你是皇帝的女人,皇帝死了,你當然也得殉葬了。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美女根本不愿意為亡國之君殉葬,當亂軍把刀架在楊廣的脖子上時,美女們都跑光了,一包毒藥都沒有找到,把楊廣給氣的,關鍵時刻不給力呀!如果用刀捅死自己,多么痛苦,多么難堪;于是說了這句話,讓亂兵給他找毒酒,可對方不同意,死都要死了,哪這么多要求。最后楊廣把身上的練巾解開,交給亂軍將領,活活勒死了。
(5)“我固疑此賊,恨不早殺之。汝悖逆如此,天地豈容汝乎?”
一個開國皇帝,臨終前說出這番話,誰能想到哩?
這個皇帝就是梁太祖朱溫,李唐王朝的掘墓人。他怒斥的賊,就是他的兒子朱友珪。朱溫晚年多次和李存勖交手,深知他的厲害。再想想自己的那些親生兒子,個個不成器,實在是無語。他曾多次吐槽,第一次說生子當如李存勖,自己的兒子和他比,就像豬一樣;第二次說李存勖太牛了,我的兒子都是垃圾,完了,沒有葬身之地了。就算死了,人家也可以把你挖出來鞭尸。雖然朱溫對兒子們不抱希望,對兒媳婦卻很感興趣,常常把她們召入宮廷侍寢,誰表現的好,就立誰的老公為太子。朱溫的兒子們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紛紛要求夫人們好好表現,以后的榮華富貴就靠你們了!
朱溫快死的時候,打算立養子朱友文為太子,親兒子朱友珪知道后,很不開心,他也想當皇帝呀!于是決定弒君篡位。當時朱溫正躺在床上,聽到有動靜,就問是誰在造反,朱友珪跑了過來,說不是別人,正是我。于是朱溫就喊出了絕望的遺言,這是人干的事?連你爸都敢殺,老天爺肯定饒不了你。朱友珪也是鐵了心,大喊一句:“老賊萬段”,手下一刀過去,刺穿朱溫的背部,把開國皇帝給弄死了。殺人無數的梁太祖,最后是這樣的下場,讓后人感慨不已。
(6)“朕涼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額。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的闖軍攻入北京城,朱由檢走投無路,跑到紫禁城北面的煤山自殺殉國,臨終前說下了這番話。第一句說 滅亡,是自己沒有德行,未能盡天子的本分;大臣們爾虞我詐,黨爭頻繁,同樣難辭其咎,他有今天的下場,是自己做出來的,也是大臣們影響的;第二句說他沒有臉面去見死去的列祖列宗,所以把冠冕都除去,用頭發蓋臉,這樣祖宗們就認不出是他了,這句話說的也沒錯,王朝覆滅,身為一把手,要負領導責任;第三句話說不要傷害百姓,你們侮辱朕的尸體可以,但不要濫殺無辜。
其實崇禎遺言還有別的版本,大同小異,有的版本說不要殺老百姓,但要殺貪官污吏;有的提及清軍多次入關,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但崇禎束手無策,未能阻止,把這一條也視為他的過錯。
(7)“修短有定期, 死生有冥數, 圣人達理, 古無所逃。朕生長軍旅, 勤勞邦國, 艱難險阻,實備嘗之。定天下之襖塵, 成城中之大業, 而焦勞成疾, 彌留不瘳, 言念親賢, 可付后事。皇弟晉王天鐘睿哲, 神授英奇, 自列王藩, 愈彰厚德, 授以神器, 時惟長君, 可于框前即皇帝位。喪制以日易月, 皇帝三日聽政, 十三日小祥, 二十七日大祥, 諸道節度觀察防御團練使、剎史、知州等并不得輒離任赴闕, 聞哀之日, 所在軍府三日出臨釋服。共余并委嗣君處分。更在將相協力, 中外同心, 共輔乃君, 永光丕構。”
很長一段時間,人們都認為宋太宗繼位是沒有遺詔的,然而這并不符合史實,在《宋大詔令集》、《宋會要輯稿》中,明確收錄了宋太祖遺詔的全文。一千多年以來,宋太祖的死因撲朔迷離,為后人留下了“燭影斧聲”的千古之謎,而宋太祖遺詔有利于研究這個問題。這段文字有可能是趙匡胤本人說的,也可能是趙光義或者他的臣子擬寫的。
遺詔第一句說人的壽命是有限的,生老病死,自然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