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網絡營銷:我國數千年的歷史文化遺留下了無數瑰寶,這些是我們樹立文化自信的基石,也是我國相比于其他國家極大的文化基礎優勢。然而在如何有效地繼承和發揚這些文化瑰寶方面,專家們向來是各執一詞。鄭板橋在《新竹》中寫道:“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筆者認為,這話非常正確,在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時候,我們不僅要繼承,更要努力做到”高于舊竹枝“,這就要求我們不能濫用傳統文化,要理解其中的含義并根據當下形勢而靈活運用,甚至進行革新。
隨著中國國力日漸上升,在許多國民大國意識覺醒的背景下,漢服作為漢文化復興的象征,在近些年來大熱,許多喜歡漢文化、喜愛古風或者追逐潮流的人都紛紛穿上了自帶幾分仙氣的漢服。因而也有人提出了要用漢服來代替現在的校服,以弘揚我國傳統文化,同時順應現在的服裝潮流。這個討論在網上炸了鍋,有不少力挺,比如著名演員陳數就對此表示強烈贊成,但也有許多人直言無法接受。在“美“和”方便“之間,或者說在”傳統“和”現代“之間,我們應當選擇哪一個呢?
▲明制漢服人物攝影
在具體討論之前,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一下漢服。很多人對漢服有一定的誤解,存在望文生義的情況,認為漢服是漢代的服飾,但其實漢服的真正含義是“漢民族傳統服飾”。漢服的歷史上可以追溯到黃帝即位,下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之所以被稱為漢服,首先是因為”漢族“的說法就始于漢朝,其次也是因為漢代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冠服體系,以后各個朝代都將繼承漢代衣冠列為國家大事,《二十四史》中基本也都有專門的輿服志。
01
冠服制度完善于西周時期,形成于春秋戰國時代的儒家思想中也有“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的治國理念。值得一提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由于常年征戰,胡服的便捷性被漢服參考采納,百家學說中也都有著對于服飾的看法,因而衣服的款式空前豐富。此后從漢代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服飾相對來說比較一致,變化不是太大,直到唐朝時才開啟了法服(也就是禮服)和常服并行的制度。特別是唐代女服中的襦裙,能夠襯托出女性身姿的修長,這是審美方面的進步。
▲唐代女性服飾復原
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軍入關后,以多爾袞為首的滿洲貴族為鞏固統治,強令各地民眾剃發易服,在攻下江南各省后,這股剃發易服的風潮更是愈演愈烈。當時因為堅持穿漢人服飾和不肯剃發而被捕殺的人不計其數。江南各地人民堅持了數月的斗爭,很多地方全民死戰,無一投降,有些城池甚至化為死城。如此堅定的抵抗使清政府也做出了一些讓步,提出了“十從十不從“,使得服飾中到底保留了一些漢服的特色,只是在滿洲集團的多年統治后,這點特色終究也是消亡了。后來的服飾大多是漢服與旗服的混合改良款,傳統的民族服飾特色已經很少了。
▲清初“剃發易服”場景油畫
因此,我們現在所說的“漢服”其實是一個非常廣闊的范圍,可以說,除了元朝和清朝以外歷代統一王朝的服飾都是漢服。雖然這些服飾有著一些共同的特點,但每個朝代和每個時期的服飾也有著自己的特色。這就成了漢服作為校服的第一個大問題,要將哪一個朝代和哪一個時期的漢服改作校服呢?全國范圍內要統一嗎?還是每個省份乃至每個學校、每個年級都可以有自己的選擇與特色呢?統一會造成繼承方面的一些問題,但不統一又會引起“好壞“的爭議。再加上大多數學生對于漢服形制不夠了解,不同種類的漢服匯聚一堂,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攀比。
02
第二個問題是漢服多為寬袍大袖,那么這就產生了漢服作為校服的第二個問題,這樣的服裝適合現在的孩子嗎?現在的小學和中學教育往往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寬大的袖子與長袍既不方便寫字畫畫等,更是不方便進行體育運動。若是年齡較小的學生追逐打鬧,漢服的寬大還有著隱含的危險。因此反對者據此認為,傳統漢服的式樣完全不適用于現在的學校。
▲初中生正在做課間操
在冠服文化中,漢服還有著數十種紋飾和配件,它們大大增加了漢服的美觀性,同時也使得我國在冠服方面有著幾十種非物質文化傳承。此外,一套完整的漢服有著小衣、中衣、大衣三層,加上漢服很少使用扣子,即便使用也大多隱藏起來,一般只需要用帶子打結來系住衣服。想要將一套漢服穿好,要費不少力氣,而且很多時候還需要他人的幫助。
那么第三個問題就是:這樣做會不會太麻煩?目前大部分中小學的上課時間是早上八點鐘,有些有早自習的還會提前到七點鐘,早上起來要穿戴這么復雜的服飾,對于學生們來說,是不是平添了無謂的負擔呢?毫無疑問,現代的拉鎖比系扣子要容易多了,學生時代也不應該在衣服上添加過多紋飾,這只能起到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作用。此外,復雜的漢服難以穿上,不利于孩子養成獨立自主的習慣。
▲河南高校大學生舉辦漢服集體冠笄禮
最后一個問題是經濟方面的問題,目前大部分學校的校服價格只在百元左右,但是一套三層的漢服,還要比現在的校服寬大得多,其制造成本顯然要比現行的運動服式校服貴得多,這無疑也加重了學生家長的負擔。況且漢服一旦推行,勢必還要有專門為體育課所準備的服裝(比如短褐、斜襟),這又是一筆額外的開銷和費用。若是孩子們在配飾上產生攀比心理,家長們在服裝上的開銷就更大了。
▲美國高中生校服
客觀地說,我國的校服與多數國家相比,顯得有些過于樸素、單調和呆板。例如日本、韓國、泰國、越南和印度的校服,都各具特色,尤其是女式,有不少都深受時尚圈的喜愛,而越南及印度的校服也是有著很明顯的民族特色。此外,像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的西服式校服也比較美觀。將漢服作為校服,一方面確實可以傳承和張揚我國傳統文化,同時也使得校服的美觀性大大提升。但是除了美學方面的原因,我們同樣需要考慮到經濟、方便、效率等多方面因素。
▲幾乎做到了全國風格統一的高中校服
在這些方面上,現行的運動服式校服幾乎是完勝于漢服。所以綜合來看,漢服并不適合作為中小學生的校服。因此,不少教育行業專家都提出了自己的反對意見,稱但凡是動動腦子都知道不行,比如沈陽市教育專家于永昌,更是直言通過提倡穿漢服的方式來繼承傳統文化,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現,他認為:“不論你穿漢服還是洋裝,都與你是否傳承了中國的文化傳統沒有直接關系。 ”
結語
在筆者看來,漢服不適合作為校服,并不意味著漢服沒有傳承的必要和意義。傳承傳統文化自然有著其他的方式,比如加大對漢服的宣傳科普、嚴厲打擊漢服造假現象、出臺漢服制造行業標準等,這些都是對我國傳統冠服文化的保護和發揚。此外,還可以定期舉辦與漢服相關的文化活動,以鼓勵人們了解我國傳統冠服文化。但是,將漢服作為校服這個建議不僅在實用性上考慮欠妥,也可能會造成反作用,畢竟誰也不會特別喜歡天天穿同一種服飾。無論是弘揚漢服文化,還是加強中小學生的民族認同感、文化凝聚力,其實都可以有更好的選擇。
參考資料:
《新竹》
《后漢書·輿服志》
《大明衣冠圖志》
漢服校服討論激烈,大家關注魔都漢服營銷網seo靠我!~
如沒特殊注明,文章均為江浙滬網絡推廣,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0898bike.com/html/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