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也許你不穿漢服,但有義務告訴更多人這是漢服,須明確漢服不是指“漢朝服飾”漢服,泛指中國漢族的傳統民族服飾,也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民族服飾之一。
也許你不穿漢服,但有義務告訴更多人這是漢服,須明確漢服不是指“漢朝服飾”漢服,泛指中國漢族的傳統民族服飾,也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民族服飾之一。
在海外,當人們贊嘆韓國人的韓服雍容華貴、日本人的 是上衣和下裳相連在一起,用不同色彩的布料作為邊緣,使身體藏而不露,雍容典雅。
漢服之美深衣寬大的衣袖呈圓弧狀以應規,交領成矩以應方,代表“不依規矩不成方圓”;腰間的衣帶象徵著做人要平衡中正。
漢服之美上衣用布四幅,象徵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徵一年十二月,人的生活起居順應四時、十二月之序。
因此人穿上了深衣,不但應了天時地利人和,在進退行走之間還要想到為人的權衡中正,順應四時的起居習慣,與天地自然相融合。
漢服之美深衣象徵著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萬物的中國傳統美德。深衣的袖口寬大,象徵天道圓融。
漢服之美領口左右相交,象徵地道方正。交領的右衽覆蓋于左衽之上,也體現了右衽為陽在外,左衽為陰在內的陰陽觀念,顯出獨特的中正氣韻,代表做人要不偏不倚。
漢服之美深衣背后有一條直縫貫通上下,象徵人道正直;腰系大帶,象徵行動進退符合權衡規矩。
云肩是從隋唐開始發展形成的一種衣飾,它圍脖子一周,佩戴在肩上。云肩的整體造型,打開來從平面看,外圓內方,象徵“天圓地方”。
披在人的肩上,云肩上綉有的四季花果和四周垂吊著的綠色長穗交相輝映,人彷彿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包羅萬象,耐人尋味。云肩的這種“天人合一”的創意,體現了萬物之間的相互包容與和諧在中國傳統服飾文化中的價值。
有人說“天圓地方”按現在所謂的科學眼光看是不對的,天怎麼會是圓的,地又怎麼會是方的呢?其實,中國古代的“天圓地方”學說并不是地理上的概念,它講的是一種道,一種規律,一種文化。
天圓,代表的是天道圓容,講究的是和諧、循環的規律;地方既如人道,講究的是方正、中和,行為有規范,這才是“天圓地方”所表現的真正價值——“人合一人合一”天。
五千年的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兼容并蓄、博大精深,追本求源,方知“天人合一”乃其精髓所在。
遵道而行
在古代,即使重現實而不想修鍊的人,也明白“天人合一”的中華傳統思想,由此衍生出做人必須遵守的原則“仁、義、禮、智、信”,以及“善惡有報”的普世價值觀。
老子《道德經》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西漢董仲舒明確提出:“天人之際,合而為一。”
天人合一的世界觀直接影響了中國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皇天在上,蒼天有眼,中國人把遵循上天安排的“道”看得十分重要。
做事守規矩,按“道理”行事,首先就得按照禮儀的要求規范自己的言行使其符合道義,而不能肆意妄為。
反映在日常生活中,中國人的舞蹈、音樂、繪畫、服飾、飲食、武術等藝術形式,方方面面都要講究符合天道、地道和人道。各種細節都帶有敬天禮佛的端莊和虔誠。
佩玉而思德
古人的裙子上常常配有一塊玉,它的名字叫“玉環綬”。用條帶繫于腰間,垂下來。“玉環綬”的作用一個是美觀,另外就是可以壓住裙幅。
當走路時有風吹來,不至于使裙子隨風飄舞而有失雅觀。同時呢,玉本身具有一種高雅、圣潔的美,是其他東西不能替代的。
《禮記·玉藻》曰:“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無故,玉不離身。”認為玉具有仁、智、義、樂、忠、信等美德,以象徵君子之德。
古人佩玉是需要時刻提醒自己,做人也要像玉一樣清透而溫潤,品行舉止要以玉為榜,自始至終都懷有高尚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