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漢服的袖子又稱“袂”,其造型在整個世界民族服裝史中都是比較獨特的。衣袖通常稱“窄袖”和“大袖”,偶爾也稱小袖、寬袖。便服、常服多“窄袖”,禮服多“大袖”。
漢服的袖子又稱“袂”,其造型在整個世界民族服裝史中都是比較獨特的。衣袖通常稱“窄袖”和“大袖”,偶爾也稱小袖、寬袖。便服、常服多“窄袖”,禮服多“大袖”。各朝代流行袖型不同,但大多袖型都是同時存在發展的,只是形狀略有差別而已。
箭袖起源于北方民族的服飾。北方民族服飾以箭袖居多,且寒冷地區的袖緣大多寬厚。寬厚袖緣容易上翻,便于騎射和勞作,把袖緣放下可以保暖。明代北方地區的出行傭中亦有此表現。因為袖口窄小,無論從事什么工作都頗為方便,也易于保暖。所以,千百年后,從軍服,官服到百姓常服,箭袖廣為流傳,成為漢服的一種袖制。
琵琶袖是漢服袖型的一種,多見于明制漢服。琵琶袖,用于 ,裁剪時裁成廣袖的樣式,縫合時于袖口打褶收攏,區別于常見于明襖的琵琶袖。
而琵琶袖只出現在明代,它的袖子的弧線明顯大大小于垂胡袖,基本沒有下垂和堆積(垂胡袖是一定有下垂或堆積的),最有特點的是琵琶袖的袖子在接近袖口時,袖口下端逐漸向上收.一般袖口不另接袖邊的多。
廣袖:漢服中的大袖和廣袖并沒有本質上的不同,都是和窄袖相對而言的,只是不同時期的叫法區別而已。
廣袖(大袖)直譯就是“寬大的衣袖”。《玉臺新詠·漢時童謠歌》:“城中好廣袖,四方用匹帛。” 吳偉業 《新翻子夜歌》:“欲搔麻姑爪,教歡作廣袖。”從這些詩句中都可以看到廣袖在古人日常生活中的地位。 古時廣袖多出現在禮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