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的衣服總給人一種仙氣縹緲的感覺,讓很多人都心向往之,可是,因其看似諸多的不便,又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近日小編就收到了很多關于古代服裝的問題,比如:
古代袖子那么大,銀子不怕掉么?
古代裙子那么長,拖地不怕臟么?
古代衣服那么多,夏天不怕熱么?
古代······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樣的天問
看藏在古代衣袖里的秘密
袖子
在古裝劇中絕對是個神奇的存在
經常看到劇里的人隨手就能從寬大的袖子里拿出東西來,許仙的銀子、白娘子的頭釵、李莫愁的冰魄銀針等等,有時候甚至還有像玉兔這樣的龐然大物:
袖大任性
小編小時候就很疑惑那些袖子那么大,銀子為什么不掉出來呢?那完全違背了牛頓的蘋果理論好嗎,這個天問一直伴隨著小編長大,直到入了漢服坑,才終于得以解決。
大家先隨小編來了解幾款
袖形類別
窄袖:是在除了頭部的上半身一半處開口,水平向外延伸,呈細長方形。
方直袖:從袖根到袖口是寬度對等的直線,袖形剖面呈長方形,多用于常服。
箭袖(小袖):袖子窄小,多用于短褐、中衣、直裰及其他常服。
廣袖:又叫大袖,袖子呈圓弧形,袖口不收自然敞開,多用于禮服。
垂胡袖: 是廣袖的收袂加上小袖緣,袖子比較對稱,根據廣袖的大小,垂胡也會有大小。 一般用于曲裾深衣或直裾深衣,流行于漢代。
琵琶袖:縮小版的垂胡袖,流行于明代,由明太祖發明的一種袖子,內窄慢慢向外擴大,像一把琵琶,袖口呈弧形、封口,可加白色小袖緣可不加。
短袖:不接袖根,常見于短打。
無袖:無袖根,如背心、比甲。
好了,現在回到銀子為何掉不出來的問題上:
古代袖子那么大,銀子為什么不會掉?
那是因為——
袖子里面有口袋
其實,古代也分常服和禮服兩種。
一般寬衣大袖的是達官貴人們穿的禮服,貴人們一般不親自帶錢在身上,像劇里有的皇帝逃出宮去玩竟然都不知道外面的世界還有銀子的存在。當然,現實中的皇帝可沒那么腦殘,大家只是懶得帶。
竟然不帶銀子,那么也就不存在“銀子會掉出來”的問題。
窄袖是屬于普通老百姓們的日常穿著,適合運動和勞作,竟然是窄袖,里面也放不進啥東西,自然也就不存在“銀子會掉出來”的問題。
而電視劇里演的那些“隨時能從袖子里拿出東西來”的畫面也不是憑空而來,因為在古代大袖也確實能裝東西。
那是因為袖子里面有口袋,因為古時禮儀的關系,口袋一般不縫在外面,都隱蔽在里面。
口袋的開口方向和袖子是反的,而且呈收口的梯形狀,只要把銀子、頭釵、書信等小東西放進這樣的口袋里,360度蹦蹦跳跳也不怕掉啦。
不過,像兔子也能從袖子里蹦出來的畫面應該是劇情需要,畢竟電視劇注重的不是歷史,而是漂亮的畫風,不然拍出來誰看呢。
導演讓這樣演的,怪我咯
比較實用的款式是垂胡袖、琵琶袖, 其造型口小肚大,形似琵琶,故名琵琶袖。
就像這樣:
當然,古人的東西并不是都放在袖子里面,除了袖子,還可以放在胸口的衣襟里,或塞進腰帶,或者在腰間掛上一個荷包或小挎包。
看!古時的包包還蠻潮的
再多一點的話,就只有把東西打包起來讓下人拎著······
沒有下人的,就只有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