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漢服是不少喜歡傳統服飾的人想要去做的事情,但是更多人是“哇!好漂亮啊!我們也去拍一套”;“我喜歡,去拍吧”。很多人對漢服的理解,可能在于好看。前陣子,一位男孩子身著唐代裝束前往武漢大學賞櫻,就被安保部門誤以為是一位“漢奸”---因為保安叔叔以為他穿的是和服,踩的是木屐。當時現場照片雖然看不清楚,但卻也反映了一種現象。
仔細想想,武漢大學作為一流學府,禁止外來人員著和服進場好像沒什么錯。來來往往的莘莘學子,誤將唐裝認成和服的也一定會是大多數。
但這似乎,是我們自己的錯?對于傳統服飾了解的缺失,讓我們在看到唐代木屐時會不認識,看到唐代裝束時也會讓人以為是和服,這些都成了笑不出來的可悲笑話。甚至引發“和自己無關”等吃瓜心理。
沒有人會把自己民族的服裝稱作是“奇裝異服”的。你可以不穿 ,但是不能不認識自己民族的服飾,更不可以認為它是奇裝異服。正所謂“正其衣冠,尊其瞻視”。連很多人乃至金星都知道的道理,為什么我們就無法尊重呢?
什么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我希望我們也不要走入誤區。并不是說逼著我們自己的孩子去背唐詩三百首,就是學習傳統文化了,也不是說,一定要學會寫幾個毛筆字就是學習傳統文化里,或許老祖宗的文化太豐富了,我頭疼學不會。
但起碼你要知道中國人吃的什么、穿的什么、住什么樣的院子、睡什么樣的床、怎么看日出、怎么看日落,以及對死去的人和新的生命有什么樣的禮儀和尊重。
當我熟知這一文化的服飾、飲食、書法、禮儀,那么我走到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都認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這就是我們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 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