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覺得漢服是“復古”,
也有人覺得它就是“新時尚”,
驚艷著這個快節奏的社會。
也許你喜愛漢服是因為cosplay,
扮上美美的造型逛街、拍美照……
但是漢服,絕對沒有你想象的那么簡單!
今天,小編就帶你認識一個女孩,
她精研造型,在徐州漢服圈首屈一指。
近年來,“漢服熱”日漸升溫。她和一群年輕姑娘,成立了漢唐明華同袍會,憑著一腔熱血和漢文化傳承的使命感,做了一件傳承漢文化的文化善事。
她清秀弱弱,披著三尺長發,
拖著半人高的巨大行李箱,
只身前往江南求學。
她還原人物造型,尊重年代,
考究每一個細節。
能根據馬王堆圖還原辛追造型,
敦煌壁畫還原供養人,
辛追夫人的步禁、唐女官的瓔珞、紈扇......
當我登上那古老的城墻,當我撫摸著腐朽的柱梁,當我興奮地倚欄遠望,總會有一絲酸澀沖上喉頭,總聽到有一個聲音大聲地說:記得嗎?你的祖先名叫炎黃。
對漢服的精研,
從十年前開始……
最早的時候,淺兮就在尋找徐州的漢服圈子并參加漢服的一些推廣活動。
2015年12月,一對漢服愛好者按照《禮記》還原辦一場真正的周制漢婚。淺兮在這場婚禮中為新娘定制創作了漢制、唐制發型。
這場婚禮后,淺兮和新娘文清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隨后,她們推動發起成立了民間漢服組織“漢唐明華同袍會”。
同袍會成立后,淺兮一直活躍在漢服推廣的第一線,擔任舞蹈演出、有司、化妝造型等。
2016年初,同袍會成立之初,聯合漢文化景區,組織上元節漢水燕月放河燈活動、策劃徐州首屆花朝節,各大媒體紛紛以《中斷了800多年的花朝節重現彭城》為題,報道這場活動的盛況。
這一時期的淺兮,
頻繁活躍在各漢服活動現場。
從民間走到官方,
從小規模零散推廣活動走上了漢文化景區,
彭祖園櫻花節等官方活動大舞臺,
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漢服文化。
在活動鍛煉中磨礪成長,也讓淺兮逐漸確定了在漢服傳承中的方向。她只身南下,來到杭州,拜師古典妝容造型知名老師鏡子。學成歸來的淺兮,靈氣又專業。
2017年9月,云龍書院復建一周年
“千年風華 文脈恒昌 云龍書院漢服儀禮體驗活動”
委托同袍會、淺兮和“風陵渡”漢服共同承辦。
這場盛會,9個造型驚艷動人!
左一,唐風團花大袖,一主二仆,根據敦煌供養人壁畫參考還原。
左二,唐宮坦領紈扇仕女,上官婉兒的感覺。
左四,漢代宮女,身著馬王曲,腦后垂發,配道具青銅博山爐,根據馬王堆辛追造型復原創作。
右二,宋褙子仕女,清理纖瘦婉約,取宋審美之韻致風流。
右一,明比甲豆蔻少女,配油紙傘,年幼嬌小俏麗明快。
云龍書院院長李靖賦詩贊“丁酉之秋,七月廿七,氣爽景明,云龍書院周年慶系列活動之漢服秀、成人禮、射藝表演如期舉行。是日也,游人如織,市民云集,古樂悠揚,漢服飄逸,一時盛況無二;更有莘莘學子,業界精英,或志愿親為,或公益奉獻,此乃彭城風華再現、徐州文脈恒昌,云龍書院之幸甚也。 ” 此后淺兮研讀典籍,參考《八十七神仙卷》等,敦煌壁畫集、沈從文《中國服飾史》、中國歷代仕女圖、唐伯虎的仕女圖、簪花仕女圖等,都是淺兮學習研究的對象。 梅花妝、貼花黃......靈蛇髻靈動、適合小姑娘,墜馬髻嫵媚,年齡長一點也能梳、 雙丫髻那就是小孩子梳的咯,可愛......”各種不同的妝容發飾,一項敏于行訥于言的淺兮,談起這些瞬間了來了興致。 淺兮的日常,做著一份不咸不淡的糊口工作,很多人都說屈才,她不愿意用打折的扭曲的作品換生活。三年來精研業務,等待同袍姐姐一起開創志同道合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