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打是古代漢服的一種,是對古代窮苦人穿的一種衣服的稱呼,又稱“豎褐”、“裋褐”。
1.這里的“短”不是長短的意思。“短”“豎”“ 裋”三字同音,都讀作“shù”。“短”通“ 裋”,“豎”是豎裁的意思,就是通裁的上衣。“豎”也有童仆之意,因此“豎褐”也稱童仆之服。
2.褐:麻料、獸毛編織物。
suo以,短褐的原意是用粗麻或獸毛編織的粗布上衣。短褐亦引申為貧苦人、仆役的勞作裝、便服(包括了上衣下褲)。
總結(jié)說來,短褐就是用粗布做的上衣下褲的男裝。上衣長度一般在臀部和膝蓋上下。
引用知乎上的話來說:“現(xiàn)在漢服圈喜歡的都是顏色樣式仙氣十足非常好看的,但實用性耐臟性實在滿足不了日常生活需求。古時候廣大底層的勞動人民穿的褐衣短打能不能算漢服呢?這些樣式顏色你們能接受么?”
同袍A
我承認有一群人真心的喜愛傳統(tǒng)服飾,認真的去考據(jù)和復(fù)原,認真的去搞清楚那些服飾背后的文化,大多數(shù)時候他們也只是靜靜的在做喜歡的事,愉悅的是自己,對于他們我全心全意贊賞和尊重。但是有那么一批人,愛的只是穿起來好看的“漢服”和好看的人穿“漢服”,而“漢服”的概念到底是什么他們也說不上來。他們穿一身“漢服”就感覺自己肩負了文化傳承的重任,就覺得唯我大漢正統(tǒng),覺得不穿不了解的人都是數(shù)典忘祖的人,要求國家給予“漢服”政治地位,這就屬于要去干涉他人生活方式,這就是中二了,知乎上這類問題也大多出自這樣人之口。多讀書多請教,別急著文化輸出,自由愛好和平討論,己所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謝謝。
同袍B
現(xiàn)在我們老說的漢服在過去本來也不是普及裝。現(xiàn)在漢服宣傳的一個誤導(dǎo)就是似乎過去個個都有錢穿著那么華美靚麗的衣服,真要讓他們穿那些褐衣短打,估計也沒人愿意。還是回歸文化本質(zhì),能夠充當咱禮服的程度就已經(jīng)足夠了。
就像很多古裝劇(漢服劇)、歷史劇一樣,主角大都是穿著寬袍大袖的官宦富庶之家,而非穿著窄袖短擺的布衣平民。在這些影視劇中布衣平民往往只是作為活動的背景,用他們的骯臟、粗陋,或者叫樸實無華,襯托著主角們的光鮮華麗,或者又叫華而不實。
1、布衣之服給人的感覺是:樸實無華,沉穩(wěn)厚重,窄袖短擺,用途廣泛,幾乎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場合都可使用(包括禮儀場合)。
這類漢服對大多數(shù)人而言:舞臺生活兩相宜,禮儀勞動皆可用。
2、在目前漢服復(fù)興活動中,短打依然和電視劇中的地位一樣,多數(shù)時候被華麗的貴族之服所掩蓋,主要是起陪襯作用,網(wǎng)上的照片中,這類衣服不僅數(shù)量少,而且做工粗陋,難以像襯衫一樣貼近工作生活,給人一種流行時尚的感覺。
3、 漢族復(fù)興,衣冠先行;漢服復(fù)興,短打為重。
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世界里,貴族之服并非不要發(fā)展,而是因為它無法做到最大限度的推廣和應(yīng)用,只有布衣之服才能做到這一點。
左劍呼吁漢服商家們多做短打,美化短打,盡量讓短打貼近日常生活,能像襯衫牛仔褲一樣給人流行感,而不是貼近表演舞臺。
也呼吁漢服愛好者們,多穿短打,暫時減少貴族之服的出現(xiàn)頻率,依靠在生活中一日日的“潤物無聲”,改變?nèi)藗兊挠^念,而不是依賴于“雁過無痕”的幾場表演活動和聚會。
這樣也能讓很多反對復(fù)興漢服的人們清楚地知道:漢服并不是只有寬袍大袖,華而不實的貴族之服。而是也有能像襯衫一樣普遍應(yīng)用的布衣之服(短打)。
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們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最廣泛地讓漢服重回生活,而這只有短打類的漢服才能做到。所以漢服的復(fù)興方向,也只能以短打類的漢服為重。
總結(jié)說來就是:漢族復(fù)興,衣冠先行;漢服復(fù)興,短打為重。
減少浮華, 力戒奢靡; 平易近人, 樸實為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