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人類社會文明的一個方面,中國傳統服裝中的色彩文化有著悠久而燦爛的歷史。服裝色彩常常成為時代的象征,具有極強的政治意義,比如秦代崇尚的黑色,就與當時盛行的“五色說”有著密切的關系。本期推送就帶領大家來深入了解一下“五正色”吧~
孔《疏》:“正謂青、赤、黃、白、黑五方正色也。”五色源于五行,由金、木、水、火、土而形成青、赤、黃、白、黑五方正色。
《禮記•王藻》云“衣正色,裳間色,非列采不入公門。”列采指有采色而不貳之正服。由此可知,古時以正色為尊貴,以間色為卑賤,并十分看重衣之純,貴一色而賤貳采。
青色(天藍水綠,玄妙生色)
“青,東方色也。木生火,從生、丹。”
青色在五行中對應東方木,含義是生,象征著萬物出生、生長之時的色彩。
東漢時期太皇太后、皇太后蠶禮服的服色要求就是青上縹下。
赤色(大火之色,純而不雜)
“赤,南方色也。從大從火。”
赤色,對應著南方,五行中屬火。赤色,也被認為是太陽的顏色,意在陽明、熱烈。
《禮記•玉藻》記云:“天子素帶,朱里,終辟;諸侯素帶,終辟;大夫素帶,辟垂;……”無論是冠服,還是蔽膝、束帶,均以顏色的分別來指示衣著者的身份,其中赤、朱居最高之地位。
黃色(麥穗之金,富貴榮華)
“黃,地之色也。從田從炗。”
《周易坤卦文言》說:“天玄而地黃。”黃色,五行中屬土,是古人對大地的印象。《釋名釋采帛》曰:“黃,晃也,猶晃晃,像日光色也。”黃色又猶如日光的顏色,讓人感到開闊明亮。
黃色象征著尊貴與財富,唐王朝建立后將黃色定為皇族御用顏色,開始確立赤黃為皇帝獨特的服色。
白色(本元之光,純潔圣象)
“白,西方色也。陰用事,物色白”
白色,對應西方的金。《說文解字》云:“白,從入合二。”古代小篆“二”的寫法,象征天地之間,入是指日光進入天地之間。所以白字的造字本意,取陽光灑落于天地之間的景象,看似素潔,背后引申的內涵卻很深廣。
商朝崇尚白色,“殷人尚白,大事斂用日中,戎事乘翰,牲用白。”并且將白色的龜甲和骨版用于占卜。
黑色(火熏之碳,不知深淺)
“黑,北方色也。火所熏之色也。”
黑色,對應北方之水。古人觀察到,大火燃燒之后形成黑炭,據此造出“黑”字。《釋名》曰:“黑,晦也,如晦冥時色也。”黑給人的視覺比較昏暗,不透亮。水的顏色深沉也會產生晦暗,比如深沉的大海,就因其“水黑如晦”而得名。
秦尚水德,黑色成為服裝的主要顏色,“郊祀之服皆以袀玄”。皇帝常服“玄衣絳裳”,即黑色上衣和深紅色下衣,亦以黑色為主調。
中國古代服飾受儒家思想的影響較大,在服飾的色彩上,強調本色并滲透了嚴格的階級尊卑觀念。以“五彩正色”為基調的中國傳統服飾色彩,展現了中國傳統服飾獨具風采的一面,更體現出中華民族久遠燦爛的文化傳統和厚德載物的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