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容典雅,飄逸大氣的漢服,詮釋了五千年積淀的中華氣度。在復興傳統文化的時代感召下,漢衣冠的魅力正在徐徐綻放。
11月23日上午,第三節課,在《中國傳統文化》課堂上,由湖北生物科技職業學院基礎課部付地娟老師講授的“中國古代文化符號之漢服”,激發了一陣漢服熱。
如何在2課時的時間內,讓當代大學生認識到漢家衣裳的魅力,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付地娟老師在教學素材和教學手段上動了很多心思。
自剃發易服后,漢服沉寂一時,而由漢服演化而去的和服、韓服卻在各地登臺亮相。如此對比,青年學生熱血澎湃!付地娟老師用洗練精當的語言,循循善誘,如春風化雨,滋潤學生心田。
整堂課的內容分為三部分:中國傳統服飾簡史,漢服復興,古代服飾的文化內涵。課堂最大的亮點就是漢服真人秀,一名學生上臺,在老師的指導下,演示漢服如何穿搭。當學生穿戴完畢,滿座師生眼前一亮,正可謂“霓裳如夢,襟帶天地”,大家由衷地發出陣陣驚嘆,既驚嘆于漢服的華美典雅,亦感嘆于漢服的端莊大氣。此時此刻,學生更能體會“中國有禮儀之大,謂之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我泱泱中華,被稱為衣冠上國,禮儀之邦,實至名歸。
文化復興,衣冠先行。這次課對于學生的震撼不言而喻。
45分鐘的課堂,臺上臺下都意猶未盡。隨后的公開課研討,第二度將氣氛引燃。在課部林主任和楊主任的主導下,老師們開展了熱烈的討論,給予這堂公開課中肯的評價,對于付老師所做的課前準備,充分肯定,還紛紛獻言獻策,如何讓課堂更高效更完美。比如,在演示漢服穿搭時,可以一邊指導一邊穿插文化內涵的講解,更有老師提出,可以將問題拋出,讓學生思考,為何漢服得不到推廣?青年學生該如何推廣漢服,傳承華夏文化?
這次公開課活動,大家都受益匪淺。老師們在互相觀摩中博采眾長,在廣泛研討中升華思想,教學能力得到了提高,對于課程建設,也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