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22日,民間人士王樂天先生把漢民族的傳統服裝穿上了街頭
王樂天穿的這件漢服是由薄絨深衣和繭綢外衣兩部分組成,不同于長袍馬褂的是,漢服沒有紐扣,全部都是系帶。這件漢服雖然簡陋,甚至有點不合身,卻是由王樂天和他的朋友們一針一線縫制的,這幫志同道合的大男人甚至組建了一個工作室,他們查文獻,找規制,甚至手腳笨拙地拿起了縫衣針,有人因此刺破了手指,卻樂在其中。
盡管有人嘲笑,有人不解,王樂天還是坦然地穿過人群,走在鄭州最繁華的街道上。這一行,愈加堅定了他推廣漢服的決心,他希望用自己有限的力量去影響他人。很快,網絡上出現了很多王樂天身著漢服的照片,那天風很大,他的頭發有些亂,但飄逸得充滿漢韻古風。新加坡《聯合早報》的記者張從興偶然看到了這些照片,并據此寫成了一篇報道,這篇文章也成為第一篇報道漢服的文章,并引起了國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王樂天的舉動因此廣為流傳,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響應,并在全國掀起了漢服復興的浪潮。
發展
從那之后,漢服復興者人數瘋狂增長,出現了漢網、百度漢服吧這樣的網絡交流平臺,漢服形制也好、商家也好,都瘋狂出現。
發展,不可避免的,是與之而來的非議,阻力,但幸好,漢服復興得到了政府的支持,民間力量也漸漸壯大,2013年,漢服復興更是有了明顯起色。2013年, 一個是兩會上,提出有關漢服的提案,代表漢服走向官方;二是漢服薈的建立,代表一個較為全面獨立 自由的網絡交流平臺建立;三是首屆西塘漢服文化周召開,和中華禮樂大會的召開,出現了大型的線下集會。 現況 今年,離若漢服也為漢服復興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 2018年11月24日,離若漢服文化工作室響應漢服復興的號召,組織周邊漢服文化愛好者在萬科廣場附近進行了漢服文化出行活動,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 離若工作室的造型設計部在為漢服愛好者做造型。
漢服愛好者在逛商場時的留影 曾經,漢服被長袍馬褂取代,而發冠被金錢鼠尾取代。漢服淡出了我們的生活,衣冠也曾成為了傳說。現在,我們通過漢服文化復興,讓漢名族傳統文化服飾一點點重新綻放光彩。再此,希望各位漢服愛好者都行動起來,為漢服復興運動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