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由滎陽新媒體之家成員滎陽親子聯盟組織的40多個家庭穿 走進了李商隱公園,參加【滎陽娃知滎陽】第八季――走近李商隱活動,家長和孩子們共同了解晚唐大詩人李商隱的生平史詩,感受滎陽詩歌文化之鄉的魅力。
11日下午1時許,孩子們一走進李商隱公園,首先看到的就是李商隱的塑像和《錦瑟》這首詩詞,滎陽親子聯盟海兒老師給大家介紹李商隱生平,享年46歲,《錦瑟》這首詩是他后期的一篇詩詞,也是詩人一生的縮影。
旁邊景觀石上刻著大大的“修身”二字,海兒老師給孩子們介紹《大學》里面提到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修身是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個人成長的必由之路。青少年學生接受教育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修身”的過程。修身就要在家孝順父母,在外遵守社會公德,在學校要遵守學校制度,校規校紀就是為大家“量身打造”的言行準則,是修身養性的切入點。海兒老師告訴孩子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從一言一行開始,從一點一滴做起,養成一種習慣,形成一種本能。
感受到公園兩側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和道德模范的渲染,海兒老師告訴家長和孩子們:“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并現場給大家分享身邊的優秀學生――徒手接墜樓男童的“勇敢女孩”陳可煜的故事,告訴孩子們要見義勇為,樂于助人。
活動當天,孩子們統一穿上漢服,行漢禮,一起吟唱李商隱的經典詩詞《錦瑟》、《無題》,感受美妙的中華傳統詩詞文化,“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些經典的內涵深深的影響著在場的所有親子,孩子們現場立志要做一個堅持不懈,樂于奉獻的人!
活動中,滎陽親子聯盟的陳建鵬老師帶領家長和孩子們在李商隱長眠的地方進行了緬懷儀式。
下午3時許,活動結束后親子家庭參加《我和爸媽憶童年》活動,孩子們和父母一起玩父母小時候的游戲,丟沙包、跳大繩、套圈、摔四角(摔面包)更是增進親子感情,呈現一片歡樂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