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三國時期都穿些什么?
荊州三國古跡數不勝數,
有關三國時期的服飾款式,
留下的資料非常少,
根據文獻記載推測,
大體承襲東漢風格,
但在細節上也有其自身的特點。
也許因為戰亂頻繁,
三國時期的服飾變得更輕便合體
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荊州
漢代服飾一直是服裝設計師靈感的源泉
三國時期男子的服飾特點
日常的服飾:
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單衣]、襦[短衣]、裙。
漢代以后因為織繡工業越來越發達,所以有錢人家穿綾羅綢緞加工的刺繡拼色衣服越來越多。
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長褲,方便工作勞動。
貧窮人家穿的是短褐[自制粗布做的上衣下裳的短衣]。
特色部分
一是:領子,
一種突起的領子在三國陶俑類文物中常見。
二是:窄衣褲子的大量出現,短打扮適合亂世的特點,窄一褲子更流行了。
三是:圓領內衣比前朝更流行,在這個時期,平民服飾中圓領內衣出現的越來越頻繁,交領的衣領和圓領內衣共同形成組合,
也許是漢代三重衣的影響,從東漢末年到三國許多俑都會露出大面積的圓領內衣。
四是:帽子越來越小也是這個時代的特征之一
女生的流行服飾-留仙裙
漢朝的婦女穿著有衣裙兩件式,
也有長袍,
裙子的樣式也多了,
最有名的是「留仙裙」,
留仙裙中的極品就是-廣袖留仙裙
富貴人家才可以穿著。
西漢著名的美女趙飛燕愛穿裙裝,
一天她穿了一件云英紫裙來到太液池邊,
在笙歌鼓樂中翩翩起舞,
突然間狂風大作,
她像風箏一樣飄起來,
宮女慌忙追趕去抓她的裙角,
趙飛燕的裙子扯出很多褶皺,
趙飛燕穿上皺紋堆疊的裙子更漂亮了,
從此,宮女們盛行穿折疊出褶皺的裙子,
美名其曰留仙裙。
關于“留仙裙”的典故,
常入詩詞中。
例如,張炎的《疏影》:
“回首當年漢舞,怕飛去漫皺, 留仙裙褶。”
又如朱彝尊《風懷二百韻》:
“留仙裙易皺,墮馬鬢交鬤。”
現代《百褶裙》
就是源于《留仙裙》
時尚總是翻來覆去推陳出新
禮服
男子禮服
禮服:漢朝的祭祀禮服,承襲了秦代的廢除「六冕」,以一種冕服為祭天地明堂之禮服的辦法。
冕冠服:為最尊貴的祭祀禮服,是天子及三公諸候、卿大夫祭天地明堂之時穿著。
長冠服:為夫子和執事百官,用在祭宗廟及各種小祀,如五岳、四瀆、山川、社稷等典禮穿者。
委貌冠服:相當于周代的冠弁服。為公卿諸候大夫行大射禮于辟雍的時候穿著。
皮弁冠服:此種冠服為大射禮時,執事者穿著,衣裳為緇麻衣,皂領袖、素裳。
朝服:自秦開始以袍作為朝服,漢代從皇帝至賤更小吏亦以袍作為朝服,也是主要常服。亦即是深衣制的袍服,不過因不同身份的人戴的冠不同而有不同之名稱。漢代的朝服,服色是隨著五時色,即春青、夏朱、季夏黃、秋白、冬黑。朝服均是襯以告緣領袖的中衣。
女子禮服
廟服:相當于周代的禕衣,是女子禮服中,地位最尊貴的一種。太皇太后、皇太后之入廟服,皇后之謁廟服,其服色是皂下鮮面。
蠶服:相當于周代約鞠衣。每年三月,皇后帥領公卿諸侯夫人親蠶禮時穿著。亦為諸侯之妻從夫助君祭宗廟的祭服。
朝服:自二千石夫人以上至皇后,皆以蠶衣為朝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