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又叫“乞巧節”,自古以來民間就有著穿針乞巧的風俗。今天(17日)是七夕節,在句容茅山鎮,一場特殊的刺繡體驗課堂,再現了七夕傳統習俗。

在句容茅山鎮得撒石磨豆腐村內,老師和學生們身著古色古香的傳統服飾圍坐在一起。老師一邊指導著學生刺繡的步驟,一邊講著七夕的由來和關于家庭美德的小故事。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學習,學生們已經學的有模有樣了。不一會,一幅幅造型秀美、針腳細密的繡品就展現在大家眼前。其中,有牛郎織女、鴛鴦戲水、和和美美等象征美好寓意的作品。
在繡牛郎織女過程中,我更多的了解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故事。重新拾起這些文化,可以讓更多的人知道,也可以傳承這些文化。”學生王佳悅告訴記者。
據了解,七夕節始于漢代,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節日。古代女子們在這一天,會以五色細線對月迎風穿針,祈求自己能夠心靈手巧、獲得美滿姻緣。刺繡老師熊晶告訴記者,七夕不僅是情人節,也寓意著中國勞動人民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她也希望讓更多的年輕人來學習傳統刺繡工藝。
“今天小朋友來到這里來學習刺繡,是因為七夕這個主題。因此,她們刺繡的主要就是關于七夕方面的內容,比如鴛鴦戲水,牛郎織女相會”, 熊晶說,這樣孩子們一方面能夠學習刺繡中國傳統手工,一方面來了解七夕這樣一個中國的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