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經常會聽到齊腰襦裙, 的說法,其實某些“襦裙”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襦裙(包括有些商家也會亂叫),大家也經常會聽到衫這個名詞,下面我講一些衫和襦的區別與聯系。
衫和襦最本質的區別是貼身穿和外穿,衫是除內穿衣物(neiyi)外最貼近身體的衣物,襦則是衫以外穿的衣物。唐代某人曰“短衣曰襦,自膝以上,一曰短而施要者曰襦”襦的長度不超過膝蓋,且有腰襕,側邊不開叉,外穿。(畢家灘前涼墓葬出土的襦是有腰襕的,且同時代的墓葬的壁畫陶俑所著襦也有腰襕)襦可同襖裙一樣衣掩裙,也可裙掩衣(即裙子包住上衣)襦此衫出現的時間早,也比衫最先退出歷史舞臺。在衫還沒有出現前,人們貼身穿的衣物叫汗襦(也就是曲領襦)大約在魏晉向南北朝過度時,衫逐漸形成,此時的衫和襦一樣也有腰襕,但是沒袖端(也就是袖緣)大約在唐時襦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此時衫不僅作為內穿衣物也開始作為外穿衣物,衫的領形也多樣起來,有直領對襟,直領大襟(交領),圓領大襟(圓領),衫也沒有長度限制,長度在未過膝蓋的叫短衫,長度過膝蓋的叫長衫,長度至腳的叫袍。
因為市面上的“襦裙”大多是直領大襟(交領)衫,直領對襟衫搭配裙子,所以這種搭配應叫衫裙,至于襦裙只是大家叫慣了的說法。襦裙流行于東漢~唐初,衫裙流行于南北朝~明
圖一,畢家灘出土襦裙,圖二,畢家灘襦裙復制品(衣掩裙),圖三,商家所制魏晉襦裙(裙掩衣),圖四,汗襦(曲領襦)出土文物(腰襕損壞),圖五商家所制汗襦(曲領襦),圖六曲領裙襦,圖七,魏晉時期衫襦線圖(第一個為衫,其余為襦),圖八商家所制南北朝時齊胸衫裙,圖九商家所制唐時齊胸衫裙(圖源大多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