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季,這個溫度居高不下的季節。大家是否好奇漢服愛好者們穿些什么,難道要穿著一層層的漢服嗎?那不得熱死呀?
面對炎熱的天氣,我們自有對策,那就是我們的“秘密武器”——宋漢服中的“褙子”和“宋褲”啦!
宋代的服飾都是瘦長、窄袖、交領等款式,下裙基本與之前朝代相同。襦和襖形式比較短小,下配裙子。主要顏色以紅、紫為主,黃色次之。
宋代的襦裙式樣與唐代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其配色較為素雅,身上沒有較多的裝飾,除了披帛以外,主要集中在腰間正中部位的飄帶上
最具宋代漢服特色(或者說宋代漢服的代表服飾)的是“褙子”。宋代的“褙子”是由唐朝的“半臂”或“中衣”(也稱“中單”)發展而來。
宋代受朱子理學的影響,人們的審美觀是追求質樸的。所以宋代男子的褙子常襯于公服內,很少外穿。女子的褙子則外穿,并成為典型的常服款式。
宋代的“褙子”一般長袖、長衣身,腋下開胯(衣服前后襟不縫合)而在腋下和背后綴有帶子的樣式。在現在的漢服中大多為直領對襟樣式。
一般長度及膝或過膝的褙子稱為“長褙子”,而長度在胯骨位置的褙子稱為“短褙子”。
穿著時對于稍微豐滿的妹子,“長褙子”絕對是明智的選擇,超級顯瘦,顯身材。(別問我怎么知道的,親身試驗)而身材苗條的妹子隨便哪種都能穿出你的美。
宋代漢服的另一特色就是“宋褲”,目前所有的“宋褲”只模仿出土文物所制作的褲子,常見的是開襠褲、合襠側開衩褲等。
我們在市面上看到的“宋褲”大多是改良過的。畢竟“宋褲”在穿著時不方便,在上廁所時是十分麻煩。
改良“宋褲”相較于“宋褲”穿著方便了些,但褲腿寬大(類似于闊腿褲),上廁所時容易拖地。所以如果你要去很遠的地方游玩,建議還是穿及腳踝的裙子。
相對于女子服飾,男子的服飾沒有很大的變化,主要以圓領袍為主。值得一提的是,宋代時期上自帝王,下至百官,開始流行戴幞頭(始于北周,稱為“帕頭”,至隋唐才稱為幞頭),也就是電視劇中常說的“烏紗帽”
宋代女子的漢服在現代穿著毫無壓力,可以一套搭配,也可以與現代服飾搭配,可以說是“一衣多穿”。
一起在夏季,做一個與眾不同的女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