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中國歷朝歷代使用的漢字一樣,“漢服”一直是中國古代主流服裝。“漢服”因“漢朝”得名,但卻不僅僅屬于漢朝。漢服的起源來自黃帝時期,自“垂衣裳而治”開始,最晚在商朝開始確立。可以說,從黃帝時期到清朝以前,都是我們的主流服裝。
上衣下裳制
上衣下裳制,又稱為衣裳制。顧名思義,就是上衣和下裳分開的款式。上衣下裳制是華夏民族最早的服飾,為了表示對原朝先輩的尊敬,后代最高級別的禮服也一直是上衣下裳制。
在古代,上衣稱襦,下裳稱裙,襦裙指的也是上衣下裳制。襦裙細分之下可以分為交領(lǐng)齊腰襦裙、對襟交領(lǐng)襦裙、齊胸襦裙、襖裙、坦領(lǐng)襦裙等等款式。
漢服的魅力,一直都讓世人驚嘆!雅致折扇花朵刺繡,雙袖間精織細作又凹凸有致。領(lǐng)邊的撞色設(shè)計,豐富了視覺層次感。雙層裙擺設(shè)計,自然垂墜又有型。
熱烈如火的上衣 搭配夢幻的漸變色多片大擺裙。華麗重工的錦鯉刺繡,寓意吉祥歡樂。繡在外層的六片上搭配內(nèi)層的大擺上,整體華麗貴美,穿上超級顯氣質(zhì)的哦~
深衣制
深衣制指的是上衣與下裳分別制作之后縫合,用于昏禮、成人禮、祭祀等重大場合。相對上衣下裳制,深衣制的禮儀性質(zhì)更為隆重。
下擺環(huán)繞下身的部分叫做裙裾,裙裾可分為及地長裙裾和及膝短裙裾。上衣的袖形可分為廣袖、窄袖,或者垂/懸壺袖。
一款巧妙運用了貓咪元素的齊腰襦裙。貓在中國古代神話中是十分有靈性的動物,代表幸運、純潔和高貴,運用到服飾中增添了整體的靈動姿態(tài)。看起來活潑又可愛~
玉兔貼布繡花,搭配復(fù)古金線,秀氣可愛。豎紋立體肌理面料,手感垂順舒適,于細節(jié)處彰顯品質(zhì)。搭配上典雅圓珠扣飾,外觀的琥珀質(zhì)感,玲瓏剔透~
通衣制
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上下身的裁剪一氣呵成,沒有進行分離。通裁制指的是古代上衣與下裳相連綴的一種服裝,又稱為長衣、麻衣、中衣。
清代以前,是諸侯、大夫等等士大夫階級的便服,也是庶人百姓的禮服。清代以后,通裁制被作為宗教服飾保留了下來,成為了道士等所用服飾。
紅葉霜風起,庭前戲游魚。火紅的楓葉搭配上水藍色的枝條刺繡設(shè)計,仿佛靈動再現(xiàn)了深秋的雋美。水藍打底的楓葉在風中搖曳,喚起內(nèi)心深處對自由的向往。
凝脂執(zhí)筆墨,墨上書情思。情思何時盡?待到郎歸時。肩上飛揚著鳳紋,色彩清麗,盡態(tài)盡妍,充滿著仙靈之氣。領(lǐng)緣點綴著云氣紋,精致典雅,襯托出女子的聘婷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