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接觸不少同袍,發現一個現象:是同袍都知道現在習慣統稱漢服,但是具體到漢服的每一個部件,未必有人能說出來!
接觸不少同袍,發現一個現象:是同袍都知道現在習慣統稱漢服,但是具體到漢服的每一個部件,未必有人能說出來!
據說黃帝在統一黃河兩岸的各部落后,曾規定服裝要實行上衣下裳的制度。上半身的稱衣,一律是黑色的,下面的稱裳,一律是黃色的。黑色上衣代表天,黃色下裳象征地。這就是如今人們稱服裝為衣裳的典故。
直到現在大家在宣揚漢服的時候,也只知道我們現在叫他漢服,主要特征是上衣下裳,而現代大家穿的也基本是這兩種。其實我國古代服裝不只是上衣和下裳的這么兩種。
隨著經濟和社會文明的發展,又出現了裘、袍、裼、袞、襦、裙、裈、袴、、帽等等服裝。這些都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服裝上的發明。我們今天來具體了解一下各式各樣的漢服叫法以及特點。
袍
纊為繭,缊為袍。--《禮記·玉藻》
袍是冬天穿的長襖,比較寬大,內鋪亂棉,可罩在一般衣服外面,腰部用帶束縛。
袍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服裝之一,又分為龍袍、官袍、民袍等。
裘
裘,皮衣也。——《說文》
裘是毛皮制成御寒的高級服裝。例如裘冕,是上古帝王祭天時所穿戴的衣冠。
裼
裘之裼也,見美也。——《禮記·玉藻》
裼[xī]是古代套在裘外面的罩衣、無袖衣。古人在行禮、會見賓客時不能穿毛茸茸的裘,而必須罩上裼,以示敬意。裼的顏色通常與裘的顏色匹配,即采用皮毛相似的顏色。
袞
王之吉服,享先王則袞冕。——《周禮·司服》。
袞[gǔn]是天子和最高級官吏的禮服,上面繡有若干條卷曲形的龍。以后袞成
為皇帝專用的禮服,所以在民間也叫龍袍。
襦裙
襦,短衣也。--《說文》
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樂府詩集·陌上桑》
襦是短上衣,例如對襟、交領均可歸為襦。裙即為下裳,是婦女的服裝。
在古時初始,男女服裝沒有嚴格區別,男人也穿襦裙。到了唐床以后,襦裙才成為婦女的專用服裝。
袴
“绔,脛衣也”。——《說文解字》后開始寫作“袴”。
“袴,跨也,兩股各跨別也。”——《釋名·釋衣服》
袴[kù]是套褲,沒有褲襠,冬天穿在有襠的褲子裈外面擋風御寒。绔在漢代以前就已出現,是漢族傳統服飾之一,屬于漢服系統。
襣
“無之袴謂之襣。”——《揚子·方言》
“犢鼻以全叁尺布作,形如牛鼻,相如所著也。”——《玉篇》
襣[bì]裈相當于今天的短褲叉,一般是勞動人民穿的,所以又叫犢鼻裈。[dú bí kūn]
結語
另外其他的常見、為大眾同袍熟知的形制,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上面說的這些都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服裝上的發明,通常來說,都是本著實用、美觀、方便等原則,設計制作而成。
另外其他的常見、為大眾同袍熟知的形制,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