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服飾的主要特點在男裝上,主要體現(xiàn)在頭段烏妙帽、網巾、四方平定巾或六合一統(tǒng)格帽。而便服主要有袍、裙、短衣、罩甲等,一般富民也穿綾羅綢緞,但顏色只能使用青、黑兩種顏色。平民則身穿青布襖、紫花布衣、白衣褲、藍布裙、白布襪、青色的布鞋、頭戴皂布巾等。女子的服裝主要有衫、襖、霞帔、背子、比甲或裙子等,衣服的樣式基本上是模仿唐宋時期的服裝。而明代官服的主要特點是頭戴烏紗帽,穿袍,袍的顏色隨著官職的不同而有所區(qū)別,且背上有補子裝飾。
古代服飾發(fā)展到明代,最突出的特點是以前襟的紐扣代替了幾千年來的帶結。明裝衣裙比例上也與唐裝有所不同, 上衣、短下裳長, 逐漸拉長上裝, 縮短露裙的長度。衣領也從宋代的對領蛻變成以圓領為主。明代以漢族傳統(tǒng)服裝為主體, 而清代則以滿族服裝為大流。并且兩代上下層社會的服飾均有明顯等級, 上層社會的官服是權力的象征,歷來受到統(tǒng)治階級的重視。自唐宋以降,龍袍和黃色就為王室所專用,百官公服自南北朝以來紫色為貴。明代服飾儀態(tài)端莊,氣度宏美,是華夏近古服飾藝術的典范。當今中國戲曲服裝的款式紋彩,多采自明代服飾。明代的章服衣冠更趨豪奢,織繡技藝邁向頂峰,文化內涵更加豐富, 其在服飾制度上提倡漢文化傳統(tǒng), 把唐宋璞頭、圓領袍衫、玉帶、皂靴予以承襲,確定了明代官服的基本風貌。一般人民的服飾為紫花布布衣、白布褲、藍布裙、白布襪、青布鞋,戴皂布巾。
明代服裝的一個特色是襟上佩掛飾物,并且十分醒目,都是金、珠、玉等材料制做成的各種飾物。其中垂掛在胸前的叫“墜領”;系在前襟的叫“七事”;走起路來有響聲的叫“禁步”,這些配飾統(tǒng)稱叫“雜佩”。而明代女子中最為莊重的一種禮冠是“ 鳳冠”。它有兩種形式,包括后妃所戴和命婦鳳冠。 明代婦女的發(fā)式,雖不及宋代豐富,但也有不少特色。多數婦女喜將頭發(fā)梳高, 以金銀絲繞結,遠遠望去,如男子頭戴紗帽,頂上也有珠片裝點。
服裝的款式是服裝的外部輪廓造型和部件細節(jié)適型,是設計變化的基礎。服裝的外部輪廓造型形成了服裝的線條,并直接影響到了款式的流行與否。服裝的部件造型包括了領型、袖型、口袋、裁剪結構甚至衣褶、拉鏈、扣子的設計。在款式裝飾上, 由于傳統(tǒng)服裝是平面直線裁剪,表現(xiàn)二維效果,所以裝飾也以二維效果為主,強調平面裝飾。裝飾手段是中國傳統(tǒng)的鑲、嵌、滾、盤、繡幾大工藝。這些工藝的巧妙運用,使中式服裝雖造型簡練,但紋樣色彩斑斕,美不勝收。
明代服裝影響到現(xiàn)代服裝的款式元素上還包括服飾花邊紋樣層疊的圖案裝飾, 七分袖等,它們充分運用了明清服飾遺留下來的服裝文化及服飾元素。 其在現(xiàn)代服裝上如婚妙、禮服、連衣裙或者是牛仔服裝上都有很多的應用無論是時尚的還是平凡的都有它們的影子。許多服裝品牌也大量借鑒了明代服裝設計元素,現(xiàn)代肚兜的流行就是借鑒明代服裝,只不過現(xiàn)代人更加開放。。
“衣冠禽獸”一詞,源于明代官員的服飾。明代官員的服飾規(guī)定:文官官服上要繡禽的圖案,武將官服則繪獸的造型。故此,人們稱這些文武官員為“衣冠禽獸”。“衣冠禽獸”最初是個令人羨慕的贊語,是褒義,但到了明朝中晚期,由于宦官專權,官場腐敗,文官愛財,武將怕死,百姓視其為盜匪瘟神,于是“衣冠禽獸”就演變?yōu)橐粋€貶義詞,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