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衣何飄飄,輕裾隨風還”……4月3日上午,在燕兒島山公園,一群身著漢服的人正富有韻律地吟誦著詩歌。原來,這是市南區珠海路街道舉辦的清明節民俗體驗活動,放紙鳶、賽蹴鞠,體驗著各種傳統民俗,感受著“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的美好,居民坦言“幸福感爆棚”。
又是一年春草綠,一年一度清明來!4月3日上午,市南區珠海路街道清明節民俗體驗活動在燕兒島山公園樂活啟幕,帶領廣大居民體驗各種傳統民俗,感受“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的美好。
不得不說,漢服把古典、含蓄、輕盈、飄逸之美體現的淋漓盡致,活動伊始,居民們身著 ,富有韻律地吟誦著詩歌,為大家奉上了一場精彩的詩文盛宴。當天的活動除了居民參與,還吸引了不少外國面孔——來自青島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的20多名留學生也來到了現場,共同學習中國古代禮儀、體驗傳統中國清明民俗。“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感覺很有趣,中國的文化很豐富。”來自日本的飯沼洋子興奮道。
“春之風自下而上,紙鳶因之而起”,在古代,放風箏不但是一種游藝活動,更是為了祈求放走晦氣,消災解難。留學生們認真在紙鳶上涂畫著,希望風箏可以帶走所有的穢氣,帶來好運。畫好了風箏,穿上漢服,十幾位外國姑娘也當了一次“漢人”,將寄寓美好祝福的“紙鳶”放飛空中。
要說現場最活躍的環節,莫過于賽蹴鞠了。“蹴鞠”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故都臨淄,唐宋時期最為繁榮,杜甫的《清明》詩中寫到,“十年蹴鞠將雛遠,萬里秋千習俗同”,也說明了當時蹴鞠活動的普及。蹴鞠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不僅能鍛煉身體,還能增強團隊合作意識。現場居民和來自各國的留學生們穿著漢服比賽蹴鞠,,實在是一道美麗的風景。“我很喜歡足球,今天能參加最古老的足球比賽,很開心!”來自澳大利亞的Jack盡興道。
珠海路街道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希望通過此次活動,倡導大家文明過清明,共同營造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清明祭祀新風尚,并引導大家在緬懷先輩的情懷中認知傳統、尊重傳統、繼承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