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熙熙攘攘的購物中心,一名年輕的小伙兒束發著巾帽,身穿 是我們漢族的傳統服飾,祖先的東西不能丟。”
3月27日,身為95后的紀策坦言,漢服是件衣服,也是個媒介,國人可以通過漢服來了解傳統文化,把遺落在俗世喧囂里的珍惜的東西找回來。
18歲起癡迷漢服,衣柜里50多件漢服
在紀策的衣柜里,擺放著50余件漢服,其中,有的是找裁縫定制的,還有的則是他自己縫制的。
23歲的紀策告訴沈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他從小就喜歡傳統文化,5年前他開始研究起漢族服飾和其背后的文化,也正是那一年他擁有了人生中第一件漢服。從那時開始,除了一些不得不穿便裝的場合,漢服便是他的首選。上下班、走親訪友、購物、聚餐,他都喜歡身穿漢服出現在眾人面前,甚至連搭乘飛機、火車都束發著漢服。而他也希望通過堅持穿漢服去影響更多人關注傳統文化。
“漢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符號之一,是漢族傳承了數千年的傳統民族服裝,也是華夏禮儀文化的必要組成,漢服中的每個細節都透露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從制作工藝來看,漢服看似制作簡單,其中卻濃縮了紡織、蠟染、錦繡等多種中華傳統工藝和美學。”紀策說。
“可能有些人有誤解,以為漢服就是漢朝服飾,必須是袖口肥大、裙長曳地,其實在清兵入關以前的服飾,都是漢服,指的是漢族傳統服飾。”紀策說,作為漢族傳統服飾,漢服不僅是衣服,還可以代表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和學識素養。
走到哪兒都是焦點,希望更多人認識漢服
如今,無論走到哪里,紀策都會成為目光的焦點,若要比回頭率,他絲毫不輸那些性感窈窕的高顏值女孩。而身邊的同事、朋友和家人都早已習慣于他的漢服打扮。
“總有人問我,是不是拍電視劇的?還有人問我,是不是玩cosplay的?而在游覽一些景點的時候,時常會有游客主動上前合影。”紀策告訴記者,每次遇到路人的發問,他就會大張旗鼓地傳播,自己穿的是漢服,在他看來,通過他的解釋,更多人了解了傳統的漢服和文化,中華傳統文化也得到了傳播。而他一直秉持的觀點是,視場合正確穿衣,因此,他會根據場合搭配不同類型的漢服,不讓大家覺得漢服都是那種夸張的,其實漢服有華美的禮服,也有便服,既好看也簡潔。
“以前別人總以為我穿的是和服或者韓服,認不出這是我們自己民族的服裝。”紀策說,如今,行走在沈陽的街頭上,已有很多人能認出他身上的漢服了。
不止漢服,品茗、撫琴、昆曲樣樣都會
生活中,紀策癡迷于漢服的文化內涵,他決定用自己的生活去詮釋它,而不僅僅把漢服當做一種視覺上的裝飾。
平日里,他崇尚的生活狀態是,喝喝茶,聽聽昆曲,焚上一爐香,再彈彈古琴,一派閑雅的生活。而因為相同的喜好,紀策通過QQ群結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同袍”(漢服傳承者們對圈內彼此之間的稱呼)。
作為沈陽漢服文化促進會的會長,紀策介紹,目前,沈陽漢服文化促進會有50多名會員,會員中既有大學生,也有上班族和學者,大家的最大共同點就是喜好傳統文化。此外,在沈陽10余所高校內都成立了漢服社團,部分社團擁有數百名社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