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袂乍飄兮,聞麝蘭之馥郁;
荷衣欲動兮,聽環佩之鏗鏘。
結緣漢服,一眼定情
與
結緣,是在2014年。“當時在高中政治書上看到民族合照,其他民族都有豐富多元的服飾,而我們漢族卻穿的是T恤,所以我就好奇漢族的民族服飾是什么,因此開始上網找資料,第一次知道漢服在百度貼吧,看到圖片的第一眼就喜歡上了,于是開始了解各方面的知識,慢慢地也就喜歡到了現在”。漢服控女孩小悅一臉幸福地回憶道。從那時候起,她開始一點點接觸和摸索,從一個漢服小白到如今的真正了解漢服的愛好者。
“‘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漢服,全稱為漢民族傳統服飾。它有固定的形制,單從領型來說,分為直領大襟(交領)、豎領大襟、豎領對襟、直領、圓領大襟等,它的類別款式更是數不勝數……”說起這些關于漢服的東西,就如同打開了小悅的話匣子,說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漢服的款式很多,在不同情況下穿著漢服也是有講究的,比如上課或上班她會穿窄袖漢服,這種幾乎能夠混入人群不被發現。去參加漢服活動時,衣服就會比較隆重。比如像漢服舞會,大家的衣服就會比較正式。所以,分場合穿衣很重要。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細節就在于不同氣候不同時節也可以穿不同的紋樣。常見的紋樣有雁銜蘆、松梅竹、四季花卉、卍字紋、壽字紋、靈芝云紋、兔銜枝、牡丹、菊花、梅花、水紋等,例如現在是臘月,就可以穿有梅花的衣服,佩戴梅花發飾。“這也是我迷戀漢服的一個地方,它總是能在細節上令人感動。”
穿出去,讓更多人了解漢服
都說萬事開頭難,穿和其他人不一樣的衣服出門亦是如此。小悅第一次穿漢服出門就做足了心理準備。在校園或街道上,她經常會被好奇的人們問“你是少數民族嗎?”或是被扣上行為藝術的帽子,對此她表示“穿漢服出門時我當然也有碰到過異樣的眼神。不過那是以前了,當時穿漢服的人少,大眾了解和見到的更少,自然很詫異我們的穿著。不過好在現在已經不常遇見了,甚至有時候能聽到有人夸‘那個小姐姐穿的漢服真好看。’對待異樣眼神,我的態度一般是忽視,因為對方一般只是眼神異樣,不會有別的行為。有時也有人問,我會禮貌回答解釋。對于大量類似的問題,她總是不厭其煩地解釋并耐心回答:“我也不是少數民族,這是我們漢族的傳統服裝,如果你們喜歡,也可以穿的。”小悅就這樣盡可能多地找機會穿漢服出門,周圍的一些同學朋友也慢慢地被她帶進了漢服的世界。
因為熱愛,所以我支持正版
漢服講究形制,它也是漢服圈許多買家最為關注的一個方面。如果一件衣服的形制不對,那么它就絕對不是漢服。在形制正確的前提下,小悅一般挑選漢服的習慣是先看版型,版型好上身效果才好。在考慮過形制和版型之后,接下來就是根據自己的審美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和紋樣。“我個人的偏好是純色/純色有花紋(暗紋)/織金/仿妝花。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對漢服認知的加深,人的審美也會有變化。可能一開始很多人喜歡的‘影視劇風格’的,后來又喜歡簡單的小清新,這些都會有所變化。”
要支持自己的愛好,買漢服及其配飾當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套漢服下來并不便宜,從一百多一套到一萬多一套都有。價格差的大,自然衣服差的也大。所以現在有不少人會買一些盜版和廉價漢服。”小悅嘆了口氣說道,“在我看來,作為‘漢民族傳統服飾’的漢服,它是需要質感的,而不是滿滿的廉價塑料風和影樓風。”
希望“漢服熱”不要變成“大路貨”
就像向日葵永遠追尋著太陽的方向。小悅也一直被漢服深深地吸引著。從最初單純覺得“這衣服真好看”到現在對漢服文化的了解與真正熱愛,這期間她快樂著,成長著,也因此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然而近些年,漢服突然就“熱”起來了,走在街上會時不時與三兩個穿著漢服的男女們擦肩而過,人們的眼神也都柔和包容了不少,同時,漢服古裝寫真也是各大影樓中最受人們歡迎的選擇之一。但對于這種鋪天蓋地的流行熱潮,小悅卻并沒有表現得很開心,她說:“從我知道漢服到現在已經五六年了,見過人來人去,見過從滿腔熱枕到激情褪去。漢服運動有16年了,期間有無數前輩為了漢服在努力。我可以很肯定的說,漢服復興這絕不是一場年輕人的短暫狂歡。當然其中不乏有些人是單純的喜歡漢服,才接觸漢服,穿漢服。更有甚者連漢服的基本形制都不了解,只是單純喜歡“古風”,就穿著一些商家口中所謂的“漢服”拍拍照而已,所以剛接觸漢服的新人一定要學會區分‘漢服’和‘古裝’。但是這樣的好處就是大浪淘沙,最后留下來的人才是真正熱愛的。”
相信還有很多像小悅這樣的漢服熱愛者們,對于她們來說,這不僅僅只是一件普通衣服,漢服早已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實漢服同袍們是再平和不過,再美好不過的一群人,他們和我們一樣,是一群在做自己想做的事的普通人,在用自己的方式在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現今“漢服熱”的興起,不僅具有審美上的意義,更是一種人們對本民族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對漢服的熱愛,也不應只停留在時代潮流的表面熱鬧和喧囂中,更多的關注點應該集中于要觸及人們的內心世界,喚起文化共鳴;喜歡漢服也不能僅僅流于形式,而是要積極探尋漢服背后蘊含的文化基因。
已故的漢服運動前輩溪山琴況寫過一段話:“應‘新民’,它本身即是精神獨立的產物,它應該重塑一群更加擁有獨立精神和自主思考能力的人;漢服應‘新民’,它應該塑造一群擁有世界級文化大國氣度和自信的國民;漢服應‘新民’,它應該撐起強勢崛起的民間力量,實現中國前所未有的民間的文明覺醒。”
復興不是復古:古人用得我用不得,是復古;古人用得我也用得,方是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