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代服飾中的公服、朝服等,均依官員的品級制作,文武職官服胸前綴一片紋繡鳥獸圖案的圓形補子以區分品級,稱為補服。
明代服飾中的公服、朝服等,均依官員的品級制作,文武職官服胸前綴一片紋繡鳥獸圖案的圓形補子以區分品級,稱為補服。品級與圖案的對應為:“文官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鷴,六品鷺鷥,七品雞,八品黃鸝,九品鵪鶉;雜職練鵲;風憲官獬豸。武官一品、二品獅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羆,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馬。”----《輿服志》
在規定的服飾之外,明代尚有一類由皇帝特賞的賜服,如蟒服、飛魚服、斗牛服和麒麟服等。
賜服,是明代出現的一種服飾制度。 ,斗牛服,麒麟服。
因為龍紋是等級最高的紋樣,一般用在皇室貴族的服飾中,而這幾種服裝的紋飾,都與皇帝所穿的龍袞服相似,原本不在品官的官服制度之內,而是明朝內使監宦官、宰輔蒙恩特賞的賜服,獲得這類賜服被認為是極大的榮寵
很多人區分不了這幾種紋飾,我就簡單解釋吧。
龍紋
明朝是在推翻第一個異族統治的大一統朝代元朝之后建立起來的。明太祖朱元璋即帝位一個月,便“詔復衣冠如唐制”--《明太祖實錄》卷三,恢復被元代中斷的漢服制度。初步確立了明朝衣冠體系。
五爪龍紋則是皇帝專屬紋飾
蟒服
為明代皇帝賜予有功文武大臣及屬國國王,部落首領的賜服。
弘治十五年,《大明會典》修成,明孝宗為獎勵參與編修的大臣,特賜大學士劉健、李東陽、謝遷等蟒服,開內閣大臣賜蟒之先例。抗倭將領戚繼光也曾得到御賜蟒服的榮耀。
以衣身飾蟒紋而稱為蟒服或蟒袍、蟒衣。蟒紋與龍紋相似,區別在于龍為五爪,蟒為四爪。蟒服的款式比較多,除圓領之外,還有直身,道袍,衤曳衤散,貼里等。
明人沈德符《萬歷野獲編》記載說:蟒衣為象龍之服,與至尊(即皇帝)所御(龍)袍相肖,但減一爪。
飛魚服
明代賜服紋樣最高級別為蟒,其次是飛魚。
《山海經·海外西經》:“龍魚陵居在其北,狀如貍(或曰龍魚似貍一角,貍作鯉)。”
《林邑國記》說:“飛魚身圓,長丈余,羽重沓,翼如胡蟬。”是一種龍頭、有翼、魚尾形的神話動物。
據《明史》記載,飛魚服在弘治年間時一般官民都不準穿著。即使公、侯、伯等違例奏請,也要"治以重罪"。后來明朝規定,二品大臣才可以穿著飛魚服。景泰、正德年以后,在品官制服之外賞賜飛魚服、斗牛服、麒麟服。斗牛服等級次于飛魚服。
斗牛服
斗牛是次于蟒、飛魚紋的賜服紋樣。明代斗牛為為蟒形,魚尾,頭雙角向下彎曲如牛角狀。
斗牛原是天上星宿。
《晉書·張華傳》說,晉惠帝時,廣武侯張華見斗牛之間常有紫氣,請通曉天文的雷煥去 詢問,雷煥說是豐城寶劍之精,上徹于天,就讓雷煥為豐城令。煥到任,掘獄屋基得一石函,中有雙劍,刻題一曰龍泉,一曰太阿。乃一以送華,一以自佩。后張華被殺,劍忽不見。雷煥死后,其子持劍過延平津,船至江中,劍忽躍出,墮水。但見二龍蟠縈有文章,水泯警沸,于是失劍。
麒麟服
麒麟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形狀象鹿,全身有鱗甲,牛尾馬蹄,有一只肉角。后人將它作為吉祥的象征廣泛用于各類器物的裝飾。麒麟的形象也經過一番變化,將頭繪成龍首并有兩角,尾繪成獅尾等等。明代官服繡麒麟,似不限四、五品,職位特殊的錦衣衛指揮侍衛等也能服用。
麒麟袍為官吏的朝服,大襟、斜領、袖子寬松,前襟的腰際橫有一,下打滿裥。
麒麟主要區別是飛魚有魚鰭,斗牛有牛角,麒麟有牛蹄。
蟒服 ,飛魚服,斗牛服,麒麟服這些,嚴格來講不是衣服,是一種圖。他可以是圓領,直身,貼里或其他形制。屬于皇帝賜服,如開篇提到到的,獲得這類賜服被認為是極大的榮寵。 通俗說,皇帝大人愿意給誰就給誰滴。
很多人以為這些也是代表官員品級。。。。NO,NO ,NO。。。
官員的服飾是有嚴格的升遷制度和規矩的。不能說皇帝要讓你你當一品的,就給你個XX補子官服。 不是說蟒紋是牛逼的嗎?看下面這個資料,=,=
《明史-輿服志》稱:正德十三年,“賜群臣大紅貯絲羅紗各一。其服色,一品斗牛,二品飛魚,三品蟒,四、五品麒麟,六、七品虎、彪;翰林科道不限品級皆與焉;惟部曹五品下不與。”
所以,強調這些是賜服。。。。。
再者,就上述發的圖,很多人都不禁思密達了。。。
有個小同學就問:我擦啊, 為毛我看它們都是龍……
我想說,同學,不一樣,雖然我知道他們五個放一起,相信你已經陣亡了。。。不過,仔細區分還是可以分辨出來滴。。。且聽我慢慢道來。
龍紋,蟒紋,飛魚紋,斗牛紋, 麒麟紋的區別
龍紋與蟒紋。
回顧開篇提到的,明人沈德符《萬歷野獲編》記載說:蟒衣為象龍之服,與至尊(即皇帝)所御(龍)袍相肖,但減一爪。其他再跟他相像,但只有龍是五爪的,皇帝專屬,由此知,除去皇帝,哪個敢用五爪的,純屬膽兒肥,尼瑪赤裸裸造反的前奏啊。、
《天水冰山錄》記載著從嚴嵩家抄沒的財產名錄,其中有五爪云龍過肩妝花段(緞),各種顏色質料的蟒龍紋衣料。
我想問,嚴嵩是不是要造反咩?
蟒原指大蛇,《爾雅·釋魚》云:“蟒,王蛇。 但蟒衣的造型卻與蛇相去甚遠而與龍頗為近似,兩者的區別唯在爪部,龍為五爪,蟒為四爪。
龍紋跟蟒紋以及其他紋飾的區別就看爪子。
飛魚紋 明代賜紋最高級別為蟒,其次是飛魚。
飛魚服,飛魚,是一種龍頭、有翼、魚尾形,具有神話色彩的動物。
《山海經·海外西經》:“龍魚陵居在其北,狀如貍(或曰龍魚似貍一角,貍作鯉)。”
在服飾上表現為四足,四爪,有的帶有雙翼,并有腹鰭一堆,僅尾部保留魚尾的特征。《明實錄》中多見以飛魚服賞賜鎮邊將帥的記載。例如,萬歷三大征中打播州有個楊應龍,他家祖上明初被賜飛魚服。
區別飛魚紋主要看尾巴,看下圖,尾巴是分叉
實物圖(上蟒,下飛魚)
小結:龍紋,蟒紋,飛魚紋,區別龍是5爪,蟒跟飛魚是4爪,蟒跟飛魚的區別在于尾巴,飛魚是魚尾。
1.紋飾區別
斗牛紋
斗牛原指天上的星宿,后來演變成龍形的瑞獸,據周祈《名義考》記載:“斗牛如龍而觩角。”明代服飾上的 斗牛為蟒形,四爪,魚尾,頭上雙角向下彎曲,如牛角狀。注意下,向下彎曲的牛角。
斗牛紋跟飛魚紋的區別,在于牛角。如圖
小結:斗牛紋對于蟒紋,飛魚紋的區別就在于向下彎曲的牛角
麒麟紋
在明代服飾上,麒麟的形象也經過一番變化,頭上是龍首并有兩角,4個牛蹄子,獅尾等等。
區別他就比較簡單了,但從牛蹄看就能分得清它咯,呵呵
簡單回顧,上述的五種紋飾,龍紋,蟒紋,飛魚紋,斗牛紋,麒麟紋。
不是看著像龍的就都是龍,五爪是龍,四爪是蟒,飛魚比較突出的特征是有魚尾,斗牛比較突出的是角為向下彎曲的牛角,麒麟特有牛蹄,這些類圖案由于整體上看著跟“龍”近似,不仔細看容易搞混。
2.賜服非常慎重,能得賞賜不易
賜服多獎勵有功勛的臣子屬國國王以及部落首領。而作為賜服紋樣最高的蟒紋,
因蟒形酷肖龍形,其地位也僅次于龍,故而皇帝賜蟒非常慎重,能得賜賞殊為不易,因此也有很多求賜而不得者。
《明憲宗實錄》卷三十四:“泰寧等衛右都督劉玉、兀南帖木兒,乞邊地市牛只農具,許之,求蟒衣不許”
《明憲宗實錄》 卷九:“迤西癿加思蘭與其妻奏求蟒龍等服,詔不允,以紅絹及氊衫與之 ”
《明孝宗實錄》卷一五九 :“永順伯薛勛及廣寧伯劉佶俱乞賜蟒衣,上曰:蟒衣之賜系朝廷特恩,今后有如此者,必罪不恕”
《明世宗實錄》卷一六九:“定國公徐延德宿衛,南郊請以蟒衣扈從,上曰賜蟒系出特恩,何輙自請,不許”
《明神宗實錄》卷五四六 :“總督京營戎政、忻城伯趙世新奏,乞照例給盔甲蟒衣以便護衛,許之。禮部言蟒衣服色《會典》不載,陳乞已非,且凡有奏討,無不下部議者,今若此,部覆可廢乎?謂祖制,何不報?”
這些就是求而不得的那些苦逼孩子。。。
3.亂穿衣服是要受法律制裁的
在明代,僭服蟒衣與僭服龍鳳袍一樣均以謀逆不忠之罪論處。
《大明律》明確規定:“官吏軍民人等,但有僭用玄、黃、紫三色及蟒龍、飛魚、斗牛,器物僭用朱、紅、黃顏色及親王法物者,俱比照僭用龍、鳳文律擬斷,服飾器物追收入官。”
嘉靖朝兵部尚書張瓚便差點因蟒衣僭服獲罪。 都怨嘉靖那娃眼睛不好使,飛魚服給看成蟒服,張瓚真是 比竇娥姐姐還冤枉啊。。。
因此,明代正統、天順、弘治、嘉靖等皇帝都曾三番五次頒布律令嚴禁蟒衣和蟒紋的僭用。
《明世宗實錄》 :嘉靖朝權臣嚴世蕃的黨羽羅龍文也因“卜筑深山,乘軒衣蟒,有負險不臣之心”
正統十二年(1447),上謂工部臣曰:官民服式舊有定制,今聞有僭用織繡蟒龍、飛魚、斗牛及違禁花樣者,而工部其通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