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漢服,很多人會想起古裝劇里的服裝,這大概是對于漢服的最初印象了吧。其實你們真的誤會了,古代普通百姓可沒錢穿的那么華麗麗,更沒膽穿的那么花哨。

漢服作為漢民族傳承四千多年的傳統(tǒng)民族服飾,展現了華夏文明的等級文化、親屬文化、政治文化、重嫡輕庶、重長輕幼以及儒家的仁義思想。在宗法文化背景下,具有昭名分、辨等威、別貴賤的作用,一個不小心,古人就只能去牢里面壁了。
自黃帝垂衣裳治天下至大明王朝這四千多年間,漢服在亞洲文化圈這個世界大舞臺上光芒四丈,朝鮮、琉球、日本、越南等藩國紛紛效仿。漢服款式眾多,歷朝歷代皆有自己的特點,但主要特征不變。筆者放一張圖給大家一覽漢服在這四千多年里的小小變化。
四千多年來,漢服一直遵循著以崇周禮、象天法地而形成的衣冠體系。有著一套最基本的漢服標配,說了這么多,大家可能還不了解漢服的基本構造,小生就以身作則給大家示范一下。
漢服百科
一套完整的漢服通常有三層:小衣(內衣)、中衣、大衣
在形制上,上衣下裳、右衽。
在分類上,曲裾、裙裾、褙子、襖裙、玄端
在布料上,漢服傳統(tǒng)印染分為礦物染和草木染
在結構上,分為十個部分:領、襟、裾、袂、祛、袖、衿、衽、帶、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