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婚姻者所以合二姓之好也。所以古代的婚姻不是對(duì)夫妻雙方負(fù)責(zé),而是對(duì)夫妻,尤其丈夫的家族負(fù)責(zé)。故而按照古代的原則,好媳婦的標(biāo)準(zhǔn)不是與丈夫卿卿我我,而是在于和公婆搞好關(guān)系,表現(xiàn)在婚禮中,就是婚禮要以廟見為完成。
婚姻者所以合二姓之好也。所以古代的婚姻不是對(duì)夫妻雙方負(fù)責(zé),而是對(duì)夫妻,尤其丈夫的家族負(fù)責(zé)。故而按照古代的原則,好媳婦的標(biāo)準(zhǔn)不是與丈夫卿卿我我,而是在于和公婆搞好關(guān)系,表現(xiàn)在婚禮中,就是婚禮要以廟見為完成。
天子昏禮:周冕,后服首飾袆衣。晉袞冕。北齊服繡衣帶綬佩。隋袞冕服,后首飾袆衣。唐袞冕,合巹服通天冠絳紗袍,后首飾袆衣,表謝則展衣,廟見則鈿釵禮衣。宋皆通天冠絳紗袍,后服花釵十二樹九龍四鳳冠,袆衣。 。魏公主大手髻,七鈿(草字頭+敉)髻,簪珥,長公主得加步搖,其服以文繡。齊公主大手髻,繡衣裳,黃綬,長公主則紫綬,唐公主花釵揄翟衣纁袡。宋公主首飾花九樹,服揄翟。明公主服九翚四鳳冠,揄翟衣。 品官昏禮:儀禮大夫以上冕服纁裳,士爵弁纁裳緇衪,女純衣纁袡,婦見舅姑則纚笄宵衣。唐品官皆用本職冕服,一品袞冕,二品鷩冕,三品毳冕,四品繡冕,五品玄冕,婦服花釵翟衣,一品花釵九樹翟九等,二品花釵八樹翟八等,三品花釵七樹翟七等,四品六樹六等,五品五樹五等,六品一下花釵大袖之服,品官子娶婦,三品以上有公爵者其嫡子假四品冕服,五品以下九品以上,假爵弁,婦服花釵大袖,女嫁亦同。宋品官娶婦與唐同。明朝各用本職朝服,婦服花釵翟衣,各隨夫之本品。三品以上子婚,假五品服,五品以上假七品,六品以下假八品。
庶人昏禮:儀禮,爵弁,士妻始嫁,襌黼于領(lǐng)上(黼領(lǐng))。唐制,庶人昏禮假以絳公服,嫁女則花釵連裳,青質(zhì),以青衣革帶襪履。宋假幞頭公服或皂衫衣,折上巾,婦服花釵大袖。明朝服常服或假九品服,婦服花釵大袖。
2、古代倡導(dǎo)的婚禮儀程:(以朱子家禮為例,行間對(duì)照儀禮。)
議婚:男子十六至三十,女子十四至二十,本人及主婚者無期以上喪的,乃可成婚。先使媒人往來通信,待女嫁許之,然后納采。
納采:主人具書,清早告于祠堂。使子弟為使者至女家,女家主人盛服出見,獻(xiàn)茶,然后謙讓一番。女家主人以來書告于祠堂,復(fù)書。使者復(fù)命,主人復(fù)告于祠堂。
納幣(儀禮有問名、納吉,已經(jīng)簡化):幣是絲織品,這里用色繪的,少不過兩,多不逾十,用釵釧、羊酒、果實(shí)之類也可。具書,遣使,女家主人受書,復(fù)書,禮賓,使者復(fù)命,同上但不必告廟。
親迎:前一日,女家來鋪房。當(dāng)天早晨,男家陳設(shè)桌椅。女家在門外設(shè)次。天初昏,新郎盛服。主人告于祠堂,醮子(贊者斟酒于案上,新郎再拜受盞,跪祭酒,起身,啐酒)。命之曰:往嬰爾相,承我宗事(若非宗子,只能說乘我家事),勉率以敬,若則有常。新郎答曰:諾,唯恐不堪,不敢忘命。新郎乘馬出,至女家,在次等候。女家告于祠堂(若非宗子之女,則由宗子告于祠堂),然后醮女,父起命之曰:敬之戒之,夙夜無違爾舅姑之命。母送至西階上,為之整冠斂帔,命之曰:勉之敬之,夙夜無違爾閨門之禮。
諸母、姑、嫂、姊送至于中門之內(nèi),為之整裙衫,申之以父母之命曰:既呢聽爾父母之言,夙夜無愆。女家主人迎新郎于門外,揖讓以入。新郎執(zhí)雁,至于廳事,升自西階,北向跪,置雁于地,主人侍者受之。新郎再拜,主人不用答拜。(若女子的父親不是宗子,則主人應(yīng)有宗子來作,父親立于妻右。)姆(一般是女子的乳母或由老而無夫老而無子的婦女擔(dān)任)奉女出中門,新郎向她作揖,然后由西階降,主人不降。于是新郎出,新娘從之,新郎舉起轎簾,姆辭讓,女登車。(在儀禮中是登車,新郎要為新娘惠綏,那是非常浪漫的一刻,在漢代樂府中每為婦人思念。)新郎乘馬先于新娘的車回家。立于廳事,待新娘下車,揖之,引導(dǎo)入門。
新娘從者布新郎的席于東方,新郎從者布新娘的席于西方,新郎在新娘從者的侍奉下盥手,新娘在新郎從者的侍奉下盥手。然后新郎揖新娘,入席,新娘拜,新郎答拜。新郎揖新娘,就坐,新郎在東,新娘在西。從者斟酒設(shè)饌,新娘祭酒,舉肴,又斟酒。新郎揖新娘,舉飲不祭,不用肴,取巹(小瓠一分為二)分置,于新娘面前斟酒,揖新娘,舉飲不祭,不用肴。新郎出就他室,姆與婦留房中,撤饌于室外,新郎從者吃完新娘的剩余,新娘從者吃完新郎的剩余。然后新郎復(fù)入,脫去盛服,從者把蠟燭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