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嫁衣如火灼傷了天涯,從此殘陽烙我心上如朱砂。
嫁衣如火灼傷了天涯,從此殘陽烙我心上如朱砂。都說你眼中開傾世桃花,卻如何一夕桃花雨下。
正在熱播的《清平樂》中,女子的 和抹胸和宋仁宗與官員愛穿的圓領袍讓人們津津樂談其中的服飾,很多人說:“這就是我們宋代的服飾。”
目前在我們的影視劇圈中,越來越多的古裝劇考究、還原民族傳統服飾,不僅是對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發揚,還是對中國傳統的美學和精神以及華夏禮儀的弘揚。
漢服但其實這些都只是我們華夏漢服中的一個分支罷了,漢服有多美,相信看過的視頻的或者親身穿過見到過的小伙伴們基本都知道了,也可以感受到那種躲在濃郁古韻中的美。雖遠在千古,其實也近在眼前。
漢服歷經無數朝代更替,發展出豐富多樣的風格。這種美是經過千年時間考證過的,詮釋什么叫做神秘的東方之美。(以下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我們沒有辦法抵擋歷史毫不留情地前進,但我們可以用另一種方式留住對它的記憶。
不過時代在改變,我們也要不斷去適應,而不是一味的執著于回到傳統生活方式中。而且,所有的衣著打扮也真的都該符合時代需求,文化不該拘泥于過去,更加應該與時俱進。
新時代的漢服不僅要有跟進時代的審美需求,也要符合實際需要,要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程度、時代的節奏。讓更多人能夠坦然的接受它。
至于漢服要不要、能不能進入日常生活,這就要看各人的選擇啦,畢竟只要無傷大雅,穿什么本來就是個人權利與選擇。
無論是否喜歡,是否接受,都不該上綱上線,評論好與不好。
流行越趨于低齡化,越是會受爭議。
不過不要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給帶偏,沉浸在刻意去追捧一些賣弄漢學沒落啊漢族被邊緣化的信息中,并在漢服愛好者著營造和演化出一種刻板觀念:不僅漢服分級分山正,還動不動就扣反對者一些不好的帽子和標簽,甚至有借漢服標記人群分裂輿論的趨勢。顯然,這些把漢服圈攪得烏煙瘴氣的人,只在淺薄的眼底看到了漢服形制的美,卻忘卻了其背后厚重的文化承載,在身著華麗之時,卻高筑壁壘分明的鄙視鏈,導致現在,“漢服”一詞包裹了太多的意義和附加,還把漢服圈變成了冷嘲熱諷戾氣重讓人望而生畏的圈子。
這些真的都太過了。因為能夠尊重別人的不同看法和容納不同的意見才是我們禮儀之邦該有的氣度。
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文明和諧、自由平等!
不過杠精畢竟是少數,大部分人還是平和且通達的。
中國傳統文化的逐漸走強,讓更多人開始關注服裝這些文化的表現物,但改良是一個市場的基本需求。至于講什么山不山正不正的,其實現在講這些還太早,而且能保護原創的只有法律,只有正確的注冊外觀專利,版權和合法商標,才能有效的保護原創。
不過這些發展也需要一個過渡的過程,也急不來。而漢服的復興需要包容,因為它需要推廣,漢服的復興也需要挑剔,因為它需要傳承。
最重要的是衣服本身就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漢服不僅是穿在人身上,也是穿在時代身上!作為傳統文化的一個縮影,不僅是當前大發展大融合大變革時期傳播文化的介質,也是一帶一路發展道路上的一個星星之火,它的出現和存在都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