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個穿漢服的姑娘清麗雅致,古典而溫柔,時光也仿佛倒回千年,瞬間就喜歡上了。
喜歡漢服,就是偶次外出,人海中匆匆一瞥,那個穿漢服的姑娘清麗雅致,古典而溫柔,時光也仿佛倒回千年,瞬間就喜歡上了。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我很喜歡!而喜歡漢服,不僅為那舉手投足間所折射出的禮儀、氣勢,還有那不可言傳的韻味,現代與古典的碰撞真是意外的和諧呢。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頭上何所有?翠為荷葉垂鬢唇;
背后何所見?珠壓腰際穩稱身?!?/p>
漢服“出圈難”的主要問題是大多數人對它的定位都是漂浮不定,一邊要求它展示民族優雅的禮儀之邦文化,一邊又要求它接地氣日常化。
漢服到底要做日常還是禮儀符號?如果想把漢服作為文化符號做成禮服類高大上就不要談日?;?。如果想做禮儀符號的文化紀念路線,就不應該要求本來就是禮儀用途的服飾方便日常。
不過目前,能讓中國民眾逐步接受自己本國傳統服飾,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
要是想日常化的且讓眾人不再對漢服指指點點,其實應該慢慢來,把漢服元素融進日常服飾,再開始改良漢服成為日常服飾,最后可以直接弄出漢服,人的接受能力的循序漸進的,直接復興這步跨的有點大。
十年前在小小的圈子里看制式黨考據黨各種爭論,從那時開始,漢服愛好者們逛各地博物館也會格外關注壁畫或者陶俑的人物服飾,追本溯源是必要的,和日常服飾結合,進一步發展也是必要的。但文化由人創造,終究也是要服務于人的。
目前傳統漢服著實典雅秀麗,配色也很大膽鮮艷,但日常穿著多少還是會帶來不便,所以個人認為在基于傳統形制的前提下對漢服進行改良,使其在不丟失“骨”的同時變得更適用于現代化社會生活 是可以的。能夠真正做到日常化,甚至融入職場,走出小眾圈子走進大眾生活,私以為那樣方可謂之為“復興”。
漢服很有意思,當下,能讓人們認識到漢服就是樂事。你特別淺地理解它也可以,它就是一個漂亮衣服,你愿意往深去理解或者學習,它會回饋給你更多的知識和更多的樂趣。漢服不是一種簡單的服飾,它所承載的是具有五千年文明的禮儀之邦,象征著中國的燦爛文明和精神氣質。
從國家層面來看,目前官方對儒家文化、國學等傳統文化的內容,是鼓勵和支持的,這是一個大環境的影響。如今,每年的 被定為中國華服日,可見未來的漢服復興運動會越來越興盛,大好前景令我期待。
去年“不倒翁小姐姐”的走紅也把漢服拉入了大眾視野。扮演者皮卡晨身著唐裝,手搖古風小扇,在不倒翁表演中融入了古典舞的動作。吸引了無數海外游客圍觀,一時紅遍全網。
現在漢服的意義已經超越了服飾本身,更是一種文化符號,它承載著民族文化,是文化復興的一部分。漢服文化興起的背后不僅僅是對傳統服飾文化的熱愛,是人們對于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認同感。隨著祖國的更加強大,國人也越來越自信,傳統文化散發出的魅力形成了巨大的磁場,讓更多的國人開始關注和喜愛漢服。漢服文化的興起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