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服已成為了不少小仙女們鐘愛的服飾,在街上宛如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盡顯傳統文化的婉約之美。
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
漢服無疑是最能夠展現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與氣質的一種服飾,在漫長的幾千年時間里,漢服承載的不僅是一種生活美學,更是無數中國人生活方式的延續。
隨著漢文化的推廣,漢服漸漸地走入人們的視野。如今,漢服已成為了不少小仙女們鐘愛的服飾,她們身著漢服出門,在街上宛如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盡顯傳統文化的婉約之美。
在漢服圈里,有這樣一群美人,其形也,步搖搖,曳生姿,執折扇而拂聲,挽皓腕而聯娟。遠而望之,姽婳瑩瑩。
美得千姿百態、令人賞心悅目。驚艷了時光,溫柔了歲月。
《春秋左傳正義》中說:”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所謂漢服華章,古韻之美,大抵可從中窺知一二。
那古老的曲裾,樸素的直裾,嬌俏的襦裙,每一種款式,都曾風光過、浪漫過,驚艷了歲月。
質如輕云色如銀,愛之遺誰贈佳人。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青紗衫子淡梳妝,冰姿綽約自生涼。
重簾未卷影沉沉”
蘭花指揉開胭脂扣
彼年豆蔻 幼薇采采
道不盡 卿卿意
晚霞飛花流水 但寄情絲
嫻靜猶如花照水,行動好比風撫柳。
眉梢眼角藏秀氣, 聲音笑貌露溫柔。
傷心橋下春波綠,疑是驚鴻照影來。
“披羅衣之璀粲兮,
珥瑤碧之華琚。”
“步裔裔兮曜殿堂,
婉若游龍乘云翔。”
“鴛鴦繡帶拋何處,
孔雀羅衫付阿誰?”
把漢服融于日常的行為,
這本身就是一種進步。
肩若削成腰若約素,肌若凝脂氣若幽蘭。
此情莫被相思誤,琴瑟微調。
鶯燕相邀。酒入黃昏縱月搖。
人世間有百媚千紅,唯你,是我情之所鐘
花影三重衣,綰青絲畫眉入戲;長袖墜地,難拂相思意。
眉間朱砂 笑顏如花
誰言心似階上塵,竹檐碧草景深深,
我借三分花枝色,染及空山一縷春。
千秋無絕色,悅目是佳人。
不知入了誰的夢
踏著清風,穿著漢服,
瞧一場人間芳菲景?
等你,看一場花開
等你,書一紙深愛
古人云:漢服之美謂之華。華是一種氣度,一種民族氣質和民族精神。一個人,一件深衣,一份信仰。
漢服,把古典、含蓄、輕盈、飄逸之美體現的淋漓盡致。漢之古樸,唐之飄逸,宋之淡雅,明之端莊;這一段段流轉在衣物之上的美麗,是對天地的敬重,亦是對生活的感悟。
但記住,國風不是偽古風!
華服不是影樓服,古風音樂不是胡編亂湊這種不知所謂的歌曲。
拒絕身邊的那些“偽古風”,
讓國風不被網紅古風帶偏。
不同于西方服裝的立體貼身,漢服習慣將身材隱于寬袍大袖之中,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
漢服需要的是復興,不是復古。在內部結構和剪裁方式一脈相承的情況下,用現代面料迎合現代審美花色而設計的衣服,我認為這是正確的改良。
因為你要要知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就像鄰國韓國與日本,一個有韓服,一個有 。古代他們學習我們漢服的制衣方法,在不斷改良中,形成自己的風格。
一覺繁華夢,性留淡泊身。意中微有雪,花外欲無春。冷入枯禪境,清如遺世人。卻從煙水際,獨自養其真。
未完待續,歡迎補充!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