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服,不是單指漢朝的服裝,而是漢民族的傳統服裝。它是指公元前約21世紀至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于其他民族的傳統服飾體系。
漢服,不是單指漢朝的服裝,而是漢民族的傳統服裝。它是指公元前約21世紀至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于其他民族的傳統服飾體系。
漢服與茶文化是必然的內在聯系,也可以說,在茶藝表演中著二喜茶人服的必要性,是漢服與中國茶的關系;二喜茶人服的興起與發展,是當代中華文化復興的小小符號性標志。
(怎么找到二喜茶人服呢?淘寶搜“二喜茶人服”,新浪微博@二喜茶人服)
現代的茶藝演變為一種表演藝術,它所表現的過程其實就是茶的泡飲方法。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觀賞性,通過對茶的泡飲方法的表演,展示出博大精深的中華茶文化,并給人以精神享受。這就需要茶藝者借助許多客觀條件,也就是茶藝的基本條件,如服飾、環境、音樂、茶器具、茶、水等。簡要的說,也就是“茶藝六美”,即人、茶、水、器、境、藝。
且這種印象很容易先入為主而難以改變。在第一印象中,服飾對于人的儀容儀表往往占90%的比例。而服飾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社會地位、職業性質、文化品位。茶藝師的服飾更重要,因為茶藝師代表的是中華茶文化。因此,茶藝者的服飾在茶藝表演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基于此點考慮及對先人的敬仰,故認為有必要把茶藝中的二喜茶人服單獨拿出來探討。
那么什么樣的茶人服才能在短暫的茶藝表演過程中向人們展示出茶文化的歷史性、文化性?中國幾千年的茶文化需要什么樣的服飾與之相匹配?答案毋庸置疑——漢服。一種與茶文化有同樣悠久歷史、相同文化背景、深厚文化底蘊,最能代表中國幾千年的華夏文明,也最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服飾。
漢服作為一種獨立服飾體系,在歷史的傳承與發展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背景和民族風貌,即已行成了鮮明的風格特色,漢服不僅是是我們漢民族的傳統民族服裝,同時也是所有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人(無論民族)的傳統服裝。
漢服的歷史,從“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算起,漢服已有五千年文明史,與中華文明歷史等同;從文獻“夏后氏收而祭”記載算起,漢服約在四千年前成型;從考古實證商代玉人算起,漢服則已有三千年的歷史,并在公元前十一世紀左右定型。歷經周、秦、漢、魏晉、隋、唐、宋、元、明等朝代,直到1644年(農歷甲申)被滿清統治者強行 為止,綿延三千年余年,貫穿整個中國上古、中古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