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笄,古代漢族女子用以裝飾發耳的一種簪子,用來插住挽起的頭發,或插住帽子。在古代,漢族女子年在十五為“及笄”,也稱“笄年”,結發,用笄貫之。簪,古人用來綰定發髻或冠的長針。它是笄的發展。在頭部盛加紋飾,可用竹、木、玉石、玳瑁、陶瓷、骨、...
笄,古代漢族女子用以裝飾發耳的一種簪子,用來插住挽起的頭發,或插住帽子。在古代,漢族女子年在十五為“及笄”,也稱“笄年”,結發,用笄貫之。簪,古人用來綰定發髻或冠的長針。它是笄的發展。在頭部盛加紋飾,可用竹、木、玉石、玳瑁、陶瓷、骨、牙、金、銀、銅制作,常常作成鳳凰、孔雀的形狀。釵,由兩股簪子合成,形狀如叉。金釵指金制的發釵,喻高貴的婦女。荊釵指以荊枝為發釵,喻婦女樸素的服飾。由于釵有兩股,分釵便被借用來指夫妻分離,如“破鏡分釵”、“分釵斷帶”。 古代戀人或夫妻之間有一種贈別的習俗:女子將頭上的釵一分為二,一半贈給對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見再合在一起。櫛,梳子和篦子的總稱。下面有齒,上面有背。齒有疏密,疏者稱梳,用以梳理頭發;密者稱篦,用以篦除發垢。櫛也可以直接戴在頭上作為裝飾。 ,一般是用金銀絲編為花枝,上綴珠寶華飾,并有五彩珠玉垂下,隨著步履的顫動,下垂的珠玉也隨之搖動,故而得名。步搖起源于先秦時期,它是附著在簪釵之上的一種既貴重又華美的金玉首飾。華勝,古代婦女的一種花形首飾,通常制成花草的形狀插于髻上或綴于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