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參照盛唐時期漢服設計的楊貴妃華裳,穿著北宋時期對襟褙子改良版的明蘭。
這幾年,爆火的古裝劇越來越多
從去年的《長安十二時辰》《妖貓傳》
到最近剛剛播完的《錦衣之下》
不得不說,這些制作精良的電視劇
除了精彩劇情之外
服裝造型也是一大助力
穿著北宋時期對襟褙子改良版的明蘭
還有身著明代飛魚服帥氣逼人的陸大人
都讓人忍不住想要尖叫
“這也太美/帥了吧!”
而這些服裝造型所參考的款式紋樣
都是來自
最熟悉的傳統服裝——漢服
真正的傳統漢服之美
美在國風,美在文化,美在底蘊
在襦裙紋樣里留下的文化傳承
才是眾多中華兒女
喜歡漢服的原因
之前一檔大熱綜藝《了不起的匠人》
讓醉心漢服的服裝匠人鐘毅
被眾人熟知
他親手打造的漢服
完全還原
步搖的制作都是手工品拼接
所以大部分價格沒有太白菜
但為了市場
平價的還是不少喲
不知道小仙女們在逛某寶的時候
會不會有的時候太激動
然后一個小時,兩個小時..
期間意猶未盡
購物車滿滿
感興趣也可以搜搜發釵
發釵上和步搖不同,更方便插戴
釵首作花朵狀,很好看的哦~
肯定會有嫌麻煩星人
一搜,一整套,完美!
耳 環
耳環,又稱為耳墜
是古時候女子的飾物之一
常戴在耳朵的飾品
古代又稱珥/珰
在材料上
大部分耳環以金屬為主
也有是石頭,木或者其他硬物
現在呢
很多也采用珠寶呀
這類的材質,在視覺上更好看
像這樣含有古風氣息的耳環
搭配著現代服裝
也是很多毫無違和感噠
有的時候囤幾幅也無妨
這款耳環是楊貴妃同款哦
當初去看妖貓傳的時候
雖然開始看的一頭霧水(無聊)
但是當楊貴妃出現的時候
著實驚艷了一把
這姑娘扮演的太好看
瓔珞
瓔珞原為
古代印度佛像頸間的一種裝飾
后來隨著佛教傳入我國
唐代是
被愛美女性所模仿和改良
大多用珠玉串成的裝飾
多用為頸飾
瓔珞是環狀的飾物
寬泛地說
包括掛在頸部和垂于胸部
戴于頭部
戴在手臂和小腿等部位上的全算
我們大多還是用在頸間
古代由愛美女子改良
有長款短款的
長款的基本能至胸前
還是要感嘆一下
手工之精美
設計之精美
好看的一塌糊涂
佩 囊
隨身攜帶的小包包
在古代稱之為佩囊
解釋為隨身系帶的用
以放零星物品的小口袋
大多佩囊懸掛于腰帶之上
我們在電視劇里也會常見的
現實中,佩囊系腰間?
不可能的,一個手機放進去
沒把腰帶拉掉都算好的了
還想放置其他東西?
現在的很多佩囊
也添加了現代元素的
所以小仙女們完全不用操心
覺得手拿不方便?有掛包的
現實中是很少用褡褳的
褡褳的形狀啊
參考寧采臣趕考的那個裝備
下圖的這個佩囊尊滴敲可愛
繩子一拉,胖胖的,好萌
團 扇
團扇又稱宮扇
是我國傳統工藝品及藝術品
是一種圓形有柄的扇子
最開始扇子是作為帝王外出
巡視的時候遮陽擋風之類用的
西漢以后
扇子開始用來取涼
團扇根據自己喜好設計形狀樣式
一般有圓形,花瓣形,長方形,芭蕉式
橢圓和桐葉式宮扇
也有長柄團扇
多作表演用
扇子總的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平扇
就是像團扇,葵扇,玉版扇之類的
這種扇子是不可能折疊的
另一類是折扇
可自如敞開收疊
行俠仗義怎么可以少的了折扇
吟詩聚會也會用上的
有英氣折扇的適合少俠
履
鄭人買履這個成語故事
都是知道的
細說鞋的話在古代叫什么
又是很繁瑣的
在我國
鞋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區有多種稱呼
鞋,靴,履,舄,屨
很多記載都是提及履
所以小編就用履來表達鞋子啦
我國古代的鞋子款式
以鞋頭上翹為常見
其樣式是為了防止踩到身前下裙
多稱為“翹頭履”
翹頭履適用于重大節日
隆重的場合,婚宴等
搭配漢服穿著
彰顯華夏服飾之美
果然吶
有了絕美的漢服確實還不夠
現在都知道了這些配飾
讓我們自信穿起漢服
美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