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尤其是新入坑的同袍對穿漢服應(yīng)該怎么搭配鞋有所困惑。
相信許多喜歡漢服、常穿漢服的同袍們,尤其是新入坑的同袍對穿漢服應(yīng)該怎么搭配鞋有所困惑:運動鞋、高跟鞋不倫不類,老人們穿的千層底老布鞋又有些土,今天小編為您帶來幾款既美觀又方便的復(fù)原式漢鞋,媽媽再也不用擔(dān)心我穿漢服沒相配的鞋子了!
一、登云履。
字面意思指能步入云端的鞋,實則這是古代的“高跟鞋”,最早是道士作法時穿的鞋,現(xiàn)在部分漢服愛好者,尤其是喜歡穿明制漢服出行的同袍們比較青睞這種款式。登云履與滿族旗人特色的旗鞋“花盆底”有類似之處,如都是腳底部增加厚度。
二、翹頭履。
因古人衣服較長,為避免踩到裙角等不雅動作的發(fā)生,翹頭履便應(yīng)運而生。顧名思義即是古代鞋子中鞋頭上翹的那類。翹頭履與唐制漢服最為搭配,此外它還有重臺履、高墻履、勾履、芴頭履等名稱。
三、弓鞋。
原專指古代纏足婦女所穿的鞋,因纏足婦女的腳背彎曲成弓形而得名。目前市面上的弓鞋嚴(yán)格意義上屬于翹頭履之一,已完全不同于古代小腳女人穿的鞋,屬于漢服商家再創(chuàng)造的概念。
四、方舄(si,四聲)。
又被叫做夫子履,它是方形復(fù)底之鞋,四四方方,是宋代明代夫子常穿的款式,非常適合文雅十足的宋制和明制漢服搭配。
五、官靴。
如果說文質(zhì)彬彬的才子適合上一種夫子履,那喜歡霸氣風(fēng)格的同袍則更適合官靴,據(jù)《元史·禮樂志五》記載:“樂正副四人,舒腳幞頭,紫羅公服,烏角帶、木笏、皁鞾。”這類黑色高幫白色厚底的鞋子是舊時官紳才能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