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服、韓服、和服,他們三者之間的關系你又知多少?
漢服、韓服、 與韓服赤古里裙所差無幾,最大的區別即是上衣的長短,也是各族根據自己的行為習慣進行的改進。而朝鮮宮廷服飾唐衣也更多的傾向于漢服。
褙子始于唐朝,盛行于宋、元,在明代也被稱為披風,褙子是漢服形制款式之一,對襟,兩側從掖下起不縫合,多罩在其他衣服外面穿著。其寓意人行走之時背應挺直,以扶正人的脊背和身體。
唐衣是李氏朝鮮時代王妃、宮女或士大夫妻子穿的一種禮服,主要在平時或國家小型活動時穿用。
唐衣一般穿在夾裙外面。著衣者身份、地位不同,衣服的顏色則不一樣。
明制披風(長褙子)與韓服闊衣、圓衫
就連韓服傳統婚禮服飾都是繼承了漢服特色~
披風從宋代褙子發展而來,是明代男女都可穿用的外套款式,對襟,直領,大袖,衣身兩側開衩,衣襟用系帶或玉花扣固定。與褙子的區別在于系襟與開衫。
闊衣是高麗王朝和朝鮮王朝時期朝鮮公主和翁主的大禮服。
在朝鮮文化里代表了長壽、幸運和富貴。同時闊衣也是皇室女性和貴族女性結婚儀式上所穿的嫁衣。
闊衣在朝鮮時代起初是上流階層婦女們的禮服,到後期平民也被允許穿著。
圓衫也來自長褙子。朝鮮時代,王族女性、貴族女性和貴婦的正禮裝是材料為絹(蠶絲),肩上、胸和背面前鑲有代表階層的金箔裝飾的大袖服裝。穿在赤古里裙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