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們是漢服同袍,也是抗疫戰士
她們是漢服同袍,也是抗疫戰士
自漢粵發出征集同袍抗疫故事征集后,共收到7份投稿含9位同袍的故事,期間還有一些奮戰在前線的同袍出于低調原因不愿意寫出自己的故事。
何以
我是2019年3月入坑,5月收到我的第1套漢服。自從新冠肺炎發生起,全民禁足,然而我們還要在家和醫院兩點一線,在病房來回奔跑。我最近值夜班,從下午4點到早上8點,中間我們會輪流休息一下下,也試過忙得直踩16小時。
我這不算最辛苦,就在情人節的前一天,我們醫院排出支援武漢的醫療團隊,通知是凌晨3點發的,而他們早上11點就出發了,那天下著好大的雨,由于事發突然,我來不及回醫院送最最親愛的同事,在家里哭成淚人,不舍與擔憂。幸運的是她們至今還好。他們在前方抗戰,我在后方等他們回來!
▲我和我同學,她也是醫護人員
微信號:請后臺發送“抗疫小姐姐”
蔚舒、映婷、寶妹
我是蔚舒,從大二(2014年)開始接觸漢服,另一位是映婷,去年跟著我入了坑。我們過年期間留守在廣州,堅守原本的崗位,沒有到一線支援,目前只是應廣東共青團號召,加入本單位的團員青年戰役突擊隊,主要是宣傳防疫知識,參與志愿活動等,主要監控、限制病人外出,檢測體溫比平時嚴格。
▲疫情之前的工作情景(因此當時防控級別不高)
身邊很多同學有的在一線,有的在原本崗位,也有當警察的朋友,社區工作的朋友,駐守路口的朋友,大家都是在這場戰疫的不同崗位里,默默做著各自的工作,共度時艱。希望大家都平安喜樂,萬事順遂,健健康康!記得做好防護,勤洗手多通風。
這是我師妹張寶妹,18年成為同袍的。她是中大附七的護士,之前被分去發熱門診,專門給發熱病人做進一步檢查的,現在回來了。
微信號:小姐姐在宣傳2群,但沒準備公開喲~
若夢浮生
我是地鐵安檢,這次疫情廣州地鐵應該是全國最早開始進行測溫的城市軌道交通之一,那會兒是春運回鄉的人比較多的那幾天,加上有關疫情的消息不斷傳來,測溫程序、設備消毒、裝備等不斷增加更新,還要面對個別對疫情認識不夠不配合測溫和戴口罩的乘客,還要兼顧安檢工作,每天面對那么多事情壓力真的挺大的,接觸的人那么多,說不怕被傳染是假的,但穿上了這身制服我別無選擇,我們守好了廣大市民出行的第一道防線,各界同心協力全力配合我相信這場仗我們很快就能打贏!等春暖花開,同袍們一起出來浪呀~
微信號:請后臺發送“抗疫小姐姐”
小梵
我申請做志愿者是緣于18年我家這邊發洪水,讓我看到了那么多人從各地趕來救援我的家鄉,很感動。而且每次做完志愿工作,我心里其實是很開心、激動,能出一點力幫到別人是很幸福很開心的事情呀!
我在團隊里面做的事情有幫忙在駐點卡口檢查來往人員、造冊登記;還有在去高速路口執勤點送姜茶、買干糧送到各個鄉鎮的關卡,還有我老家被確診的感染人員所在村送干糧,一起去籌備醫療物資送去當地衛生院。
對于這次抗疫,我希望那些愛吃野味的人類們啊,放過動物們吧,也放過我們自己!
微信號:請后臺發送“抗疫小姐姐”
曉魚
在疫情情況最嚴峻的時候,本地區(廣西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實行小區居民出行管控和城區巡防。我們站在人民群眾的前面,白天輪班在小區執勤,晚上則到社區巡防。我們也僅是凡人之軀,我們也有自己的小家,我們也有父親、母親、兒子、女兒的角色。許多一線的戰士紛紛倒下,我們只是失去了這段時間的自由與快樂,可是他們失去的卻是最寶貴的生命,再也吹不到春風,再也看不到藍天,再也聞不到花香。全國的同胞都在保護著我們共同的家。我們能做的很少很少,可是我們都為能夠保護自己的家人而感到自豪!驕傲!
微信號:關注漢粵,說不定將來還能再看到曉魚~
蜉蝣
突發新冠肺炎這件事完全打破了所有的工作計劃,所有駐村工作隊員提前結束假期,回到駐村崗位上班,發動村內黨員、年輕人組織在給村子入口設立卡點、巡邏人員,每個卡點有兩人看守,巡邏隊兩人一組,在村子道路和人員聚集多的地方巡邏。我們工作組每天到各自然村的哨卡處查看人員進出,外來人員一律不得入內,本村人員必須有通行證才可以外出采買,超過三個小時未回到的,則不讓入內。封村之前的外來人員則要求居家隔離觀察十四天,工作隊員每天與衛生院醫生一同入戶測量體溫。
微信號:請后臺發送“抗疫小姐姐
公子蕭兮
我是廣州醫科大學大三的學生公子蕭兮,既是白衣書生,也是家鄉梅州市的防疫志愿者中的一員。自疫情爆發以來一直關注最新消息,前輩在一線抗“疫”,我在后方保護村民們的安全——為村民宣傳防疫知識,指揮交通,登記來往車輛、給來往人員檢測體溫。家中女性全部在大年初四后加入到防疫工作中,在前輩們和家人的以身作則下,我也主動為家鄉效力,以“南山風格”“抗非精神”詮釋廣醫人的責任和擔當。即使是10℃的雨天,也著厚衣堅守在沿途。
本村村民無一人感染新冠、身體健康,老幼婦孺皆熟知疫情,是對我們的防疫工作最大的肯定。
守過冬末,雖然到了春暖花開日,但是大家還是要保持防疫好習慣,待初夏再相約穿漢服遍賞祖國好河山!
來源:漢服廣東漢粵
編輯: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