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漢服愛好者數量激增。漢服將會是一個亮眼的文化節慶服飾。時代財經專訪了漢服研究專家、看懂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長江財經智庫專家戴顯天。
近年來,中國漢服愛好者數量激增。2018年,淘寶、天貓平臺漢服銷售額為9.21億元,2019年僅銷售額最高的店鋪一年就賣出4億元。春節將近,漢服將會是一個亮眼的文化節慶服飾。 漢服為何發展如此迅速并成為了年輕人的時尚?其產業生態又是怎么樣的呢?新年伊始,時代財經專訪了漢服研究專家、看懂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長江財經智庫專家戴顯天。 戴顯天從小就很喜歡讀歷史,對中國文化有深深的認同感。由于一個偶然的契機,2014年他接觸到漢服圈子,從此“入坑”。除了穿漢服、參加漢服活動,戴顯天還曾經在杭州辦起漢服社,組織了多場人數規模超200人的活動。 戴顯天告訴時代財經,漢族長期被網友戲稱為“赤裸的民族”,一度被認為沒有自己的民族服飾,因為漢族常穿的T恤、襯衫、牛仔褲等源自西方的服飾。當看到韓國人、日本人結婚時會身穿朝鮮服或和服,漢族人民對于民族服飾有了追問,激起部分人對漢服的發自內心的民族認同感。戴顯天表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國內有一種崇洋媚外的情緒,漢服的興起正好迎合了中國人對本國優秀傳統文化認同的心理。
對話戴顯天
時代財經:2019年,淘寶上一家漢服店賣了4個億,買家大多是年輕人。為什么漢服有如此大的號召力呢?是不是一些宣傳如影視作品起作用? 戴顯天:古裝劇對漢服的復興確實有作用,相當一部分漢服愛好者是看古裝劇長大的。在他們的成長經歷中,一些制作精美的古裝對他們產生了非常正面的宣傳作用。比如《瑯琊榜》、《知否》、《長安十二時辰》的古裝制作就非常精美,一部分人因此喜歡上古裝。 若是以嚴格的漢服形制來論,大多數古裝劇里的服裝都算不上漢服。目前為止,做得最好的是《長安十二時辰》,包括服飾、妝容、發飾、場景布置都還原得特別好。 但具體到漢服的傳播,作用更大的應該是受喜歡漢服的朋友影響,參加漢服活動,看抖音、B站的視頻等,被帶入圈。 為什么漢服有如此號召力?主要有5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漢服從一開始就是中國人自己設計,不像西裝是從西方傳過來,按照西方人的長相體型來設計。漢服與中國人的長相、氣質非常契合,穿起來非常好看。很多女孩子對好看的東西是沒有抵抗力的,特別喜歡那種飄逸、仙氣的感覺。我與一些喜歡漢服的女生交流過,她們從小就有類似披著床單或是穿媽媽特別長的裙子模仿古裝劇的經歷。漢服的出現讓原來壓抑在女生心中的“仙女夢”一下子被激發出來,她們有了可以光明正大穿“古裝”上街的機會。 第二是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漢族長期被網友戲稱為“赤裸的民族”。因為漢族常穿的服裝是T恤、襯衫、牛仔褲等,這些都是西方傳過來的服飾,漢族似乎沒有自己的本民族服飾。每當56個民族大合照時,漢族穿的是旗袍或唐裝一類的服裝,根本不算是真正的漢民族服飾。再加上韓國人、日本人結婚時會身穿朝鮮服或和服。受這一現象的激發,漢族人民對于民族服飾有了追問,當漢服的概念傳播起來,激起部分人對漢服的發自內心的民族認同感。
第三是經濟方面的因素,目前中國的經濟正走上富強,重回世界前列。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認同感也在增強,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國內有一種崇洋媚外的情緒,漢服的興起正好迎合了現在中國人對本國優秀傳統文化認同的心理。
第四,現在年輕人零花錢也多了,消費能力在增強。漢服在一部分人群中已經掀起潮流,潮流帶潮流,經過B站、抖音、漫展等傳播渠道,年輕人從眾心理作祟,慢慢加入進來。
第五,商家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漢服越做越精美,跟商家的努力也是分不開的。有些漢服研究機構一邊做文物的研究,一邊也在創新,把一些現代審美、新型面料與傳統的漢服文化結合起來,漢服越做越好看,吸引了很多愛美人士加入。包括一些購物中心、百貨商場,也會辦一些漢服活動,無形中也促進漢服的宣傳。
戴顯天組織的漢服活動 時代財經:人們參加漢服活動,主要有什么形式呢? 戴顯天: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單純是一個社交活動,年輕人喜歡玩,周末都喜歡去吃喝玩樂,喜歡漢服的人就是穿著漢服去吃喝玩樂。 第二類是傳統節日,比如元宵節、七夕節等。我就曾組織七夕節的活動,七夕一開始并不是情人節,而是乞巧節,是古代婦女們祈禱自己心靈手巧的節日。組織活動時,我們會考慮跟傳統結合在一起,比如拜織女,組織古人行酒令時的文字游戲——飛花令,還有投壺這種古人經常玩的雅集活動。 第三類是一些比較好玩的傳統活動,比如香在古代宮廷是非常高雅的東西,我們會組織手工制香的活動,制作陶瓷工藝品的活動。又比如古人說“君子有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射箭在古代是非常高雅的貴族活動,我們也曾組織射箭,讓大家了解古人怎么學習掌握射箭禮儀。 時代財經:漢服蘊藏了一個體量巨大的市場,淘寶上漢服價格便宜的100元作用,手繡的漢服價格在8000—20000元。漢服的產業生態是什么樣的呢? 戴顯天:漢服的價格一直在走低。剛開始漢服的銷量非常小,效率很低,那時候漢服也賣得特別貴,現在漢服銷量上去后,價格也慢慢降下來。目前市面上已經有很多專門從事漢服代工的廠家生產的產品,杭州、嘉興一帶就有很多這種工廠。我之前跟廠家有交流過,剛開始打板給這些廠做,它們都做不了。隨著對漢服的套路的熟悉,現在廠家基本都能做了,而且效率還挺高。 現在漢服的主流市場是在100元到300元之間。據統計,300元以內的漢服,占了整個市場的50%以上。目前為止,漢服還是以年輕人為主,很多是大學生、高中生,其消費水平不算高,能接受的價格基本上是300元以內。據我了解,賣得最火的是199元套裝。300—500元之間的漢服銷量少了很多,大概就百分之十幾二十幾了。 生產兩三百元中低檔的漢服,主要是兩類商家。一類是大型商家,它們仰仗銷量大,成本可以壓得很低,甚至有些大的商家有自己開的工廠,連代工的費用都省下。比如說漢尚華蓮、花朝記、蘭若庭、衣錦江南,這幾個品牌銷量大,所以價格被壓得很低。 另外一類商家就是專門做山寨的。它們不需要承擔設計的成本,哪款漢服賣得火,就生產哪款,省了很多中間費用,成本也低。據我了解,山東菏澤地區特別多生產山寨漢服的商家。菏澤原來就是制造低端古裝或傳統服飾的,漢服興起后,當地很多商家轉到漢服市場,但是過去粗制濫造的毛病沒有改。 至于高端的漢服則走定制模式。高端漢服可以分如下幾類,第一類是純粹對服裝有追求的,專做精品,比如說明華堂、漢客絲路。第二類就是專門做漢服研究,例如有一個原先名為“中國漢服復原小組”,現在叫“裝束與樂舞”的團隊,一邊做漢服研究,一邊做漢服銷售。因為做研究也需要資金支持,所以也會做高端漢服進行售賣。服裝的圖案、色彩、印染方法,幾乎都是按照復古的方法來做,所以基本上每件是五六千元甚至是上萬的價格。第三類是類似于漢尚華蓮這種商家,它做得大,全產業鏈布局,涉獵中高低檔,還包括童裝,九鼎司就是其旗下的高端漢服品牌。
時代財經:漢服復興是一場基于城市的文化思潮,特別是重大的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中秋節、重陽節,以及各種漢服出行日、漢服文化周等。能不能說漢服介入社交是其成功的關鍵呢?
戴顯天:在古代,傳統節日就是年輕人社交的場所,以前女子平日是不太方便出門,在元宵節有廟會,她們能出來逛一下。一些西方的節日,如情人節、萬圣節、圣誕節這些也都是年輕人出來聚會的日子。 漢服興起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在傳統節日穿著漢服去參加活動了。至于是不是成功的關鍵,我覺得是對漢服的傳播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我接觸過一些人,他們許多人第一次來參加活動可能不是穿著漢服,而是被朋友帶過來的,之后才加入穿漢服的行列。有的人開始只是路人,好奇問了后,對漢服非常感興趣也慢慢加入了。 時代財經:小眾服飾的消費者有較強的身份認同和歸屬感。漢服會不會發展成像二次元服裝產業呢? 戴顯天:漢服跟二次元服裝還不太一樣。首先二次元是亞文化;其次二次元群體是小圈子自娛自樂為主,而漢服的文化圈是全中國人的文化圈。如果二次元文化沒法成為所有人的文化圈,那么最終二次元也很難超越漢服。 漢服的定位,不是作為一個小眾圈子來發展的。漢服是漢民族的民族服飾,它復興目標就是讓12億的漢族人,包括海外幾千萬華人重新去認知、了解自己。 據我了解,作為產業而言,cosplay的服裝,主要是在漫展穿,穿著場合非常受限制。漢服穿著的場合、場景或者說環境,要比cosplay二次元服裝廣得多。比如傳統節日、舉辦漢婚、 、畢業典禮,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的活動等等。如果環境允許,你拿來當時裝穿也是可以的。我就有認識很多同袍一年到頭都是穿漢服去生活和工作。漢服不僅有寬袍大袖的禮服,也有窄衣窄袖的便服。古代大多數人民都要勞動,如果沒有方便的漢服,他們也根本沒法干活。
時代財經:和漢服一樣,故宮IP也在近年爆紅。這是追慕古人、文化認同的情緒在起作用呢?還是古代的美,經過改造被現代人欣賞追捧呢? 戴顯天:故宮的產品確實做得很棒,但是追慕古人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