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何懼道阻且長,看我華夏兒郎。
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有禮儀之大,謂之夏。
他們高冠環佩,顧盼間有無雙風華;
他們羅衣飄飄,輕搖曳似云上仙人。
這群“從壁畫里走出來”的模特,
到底什么來頭?
他們就是漢服界大名鼎鼎的
“中國裝束復原小組”。
成立11年,復原小組從一個漢服愛好小組,
堅持到比專家更專業。
不僅出版了《漢晉衣裳》《中國妝束》兩本權威著作
成為任何人研究漢服,都繞不開的專業文獻。
還讓英國LION TV慕名而來,
誓要把這種極美的中國服飾,
推薦給全世界欣賞。
外交部高度認可小組的復原成果。
在中日韓傳統服飾展演上,
專門邀請小組代表中國,
去展示真正的中國正統漢服!
不是 袍,是根據長沙馬王堆
西漢辛追墓,出土的長壽繡曲裾袍復原,
色彩、紋樣、尺寸都無比貼近。
這個初唐單刀半翻髻,
和錦緣半袖襦裙腰裙,
新城長公主墓中的壁畫還原的。
這個唐代帷帽仕女,
187號墓葬出土的
唐代彩繪騎馬戴帷帽仕女俑。
他們也曾一竅不通,也曾失敗受挫,
終究靠著堅持做成了。
熱愛到極致,終能成專業。
我們總說要傳承傳統文化,
但鮮有人知道如何去傳承。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每一個細小領域,
都需投入幾代人,畢生的心力去鉆研,
方能留住一絲半縷。
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有禮儀之大,謂之夏。
團隊成員池文匯說:
服飾史是一部看在眼里、穿在身上的歷史,
是一面折射社會歷史最直觀的鏡子。
裝束復原小組所做的,
是窮盡心力留住漢服之美。
不讓千年前的華服,在后人的想象中,
演變成“影樓”“戲服”。
而是真真正正地,把驚艷過全世界的漢家衣裳,
一絲不差地重新擺放到我們面前。
這就是傳承。
如果漢服可以,
那么舞蹈可以嗎?茶藝可以嗎?
裝束復原小組的紅火,
燃起的,是古代中華文化復興的信心。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
依然有人做著千年前的舊事,
想把中國文化留下來、傳下去:
“我愿重回漢唐,再奏角徵宮商。
著我漢家衣裳,興我禮儀之邦。
我愿重回漢唐,再譜盛世華章。
何懼道阻且長,看我華夏兒郎。”
- END -
參考資料:上觀新聞
微博@裝束復原
作者:RORO